,踏起一路烟尘。
三娘重新望向窗外,远处是连绵的雪峰,她知道,自己这一步是将亲生儿子推入了最危险的境地。
但她是皇帝,他是太子,这是他们无法逃避的宿命。她能做的,就是为他扫清尽可能多的障碍,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
她召来随行的暗卫首领,低声吩咐:“挑选一队最精锐可靠的人手扮作商旅,暗中缀在太子队伍之后。若有异动,不惜一切代价,保太子无恙。”
“陛下,前日夏帅已安排好了,他说若是陛下问起来便告诉您,若是不问就当没有这回事。”暗卫首领垂首说道:“殿下的安危可确保万无一失,此番夏帅在十四卫中筛了八百好手,其中还不少是浮梁系的顶级高手和风花雪月的老江湖。”
“这样啊,亏了他还记得自己这个儿子。”
她笑了一声,但很快眼中便闪过一丝杀意,看着窗外喃喃说道:“你最好祈祷治儿平安无事。否则朕便是倾尽李唐之力,也要你长孙家灰飞烟灭。”
足足半月,时已入深秋。
那份明黄色的绢帛诏书被供奉在香案上,仿佛带着远在安西的母亲的威严目光,让整个小院的气氛都变得肃穆起来。
李治跪接明旨,少年的脸庞上已褪去了最后的犹豫。
旨意是冰冷的程式化语言,但随旨而至的母亲私信,那熟悉的笔迹和带着些许拗口却真挚的关怀语气:“吾儿,长安风急,归途保重。”
他知道这一走就不再是那个可以躲在师姐身后,只关心风月草药的少年了。
他是李唐的太子,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两个人的儿子,他的归途,关乎国本,牵动天下。
他想起父亲那封混不吝却充满力量的书信,想起张伯父在长安的孤身周旋,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上肩头,却也激起了他骨子里从不缺乏的勇气。
聪明又多情、勇敢且无畏,他这基因呐,可是完美的继承了他那父母亲。
“师姐。”李治来到药圃,找到正在小心翼翼分拣新采的紫苏叶的小武,将手中的信递给她:“母亲来了旨意,召我回京。”
小武停下手中的动作,在旁边的木盆里净了手,用布巾擦干,这才接过信,细细看完。她的阅读速度很慢,似乎每一个字都要在心底咀嚼一番,似乎小武天生就对这些东西非常敏感,甚至要比李治还要更加了解这里头的运行规则。
抬起眼,仔细凝视着李治沉稳了许多但仍然带着天真和稚嫩的面容,她轻轻将信折好,递还给他,声音平静得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殿下何时启程?”
“三日后。”李治看着她,就没给她反对的空间:“你与我同去。”
这一次,他的语气不再是商量,而是告知。经历了长安流言的风波,接到了母亲的正式诏令,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再置身事外。而且若是将小武独自留在浮梁,他心中定然空落落的,而且他需要她,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赖,更是一种在陌生险恶环境中的精神支撑和理智提醒,毕竟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这师姐,如今各方面能耐都远胜于他。
小武沉默了片刻,目光掠过药圃里生机勃勃的草药,那些她亲手栽种日日照料的宝贝。
不过她知道,这一次不同以往,太子奉诏返京,她若跟随,名分未定,必遭物议。长安不是浮梁,那里的目光会更加苛刻,言语会更加恶毒。但她也知道,李治需要她,自己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帮到他,也许是一个提醒也许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或者都能将他从泥潭中拉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