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歼贼得玺劝进位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又偏偏妄自尊大,结果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比之薛世雄的还有心思评点宇文化及,李善仁可是高兴坏了!

    玉玺是甚么?天子的象征!放到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於今却被李善道得之了,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搓着手,连连说道:“阿弟,宇文化及狂悖之徒,不足多论。这传国玉玺,今为阿弟所得,实乃天命所归,我汉气运昌隆之兆也!”建议说道,“当即颁布旨喻,将擒获宇文化及、得传国重宝之事昭告各方,以振军威,激励士气。”

    堂中一人起身,诸人尚未反应过来,他已是扑拜在地,激动不已地说道:“大王!此非仅激励士气,诚天命攸归!大王本名应谶,今又得传国玉玺,此非人力,实乃天授!‘真命天子’之谓,舍大王其谁?臣斗胆进言,何不择吉日,祭告天地,正大位,登九五,以慰天下之望!”

    此言一出,堂中霎静。

    薛世雄、李靖、李善仁、侯友怀等都是怔了怔。他们倒还没想到这点。

    侯友怀迟疑了下,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赶紧起身,躬身说道:“大王,得玺固是大吉,足证大王天命所归,然李密未灭,方自用兵中原,关中李渊虎视。此时称帝,是否操之过急?”

    郑元璹趴在地上,大声说道:“侯公差矣!‘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大王声威震烁寰宇,河北已靖,山东席卷,河南指日可下,四方归心!遍观海内,堪为敌者,唯李密、李渊耳。李密既降伪朝,已失进退,今河南、山东诸郡豪杰,相继上表请降,进灭李密,朝夕之事;李渊据占关中,连接巴蜀,虽稍得地利,可他北有梁师都、西有薛举,自顾不暇,待灭李密,取关中也是反掌之易。况李渊名为不正,就已敢僭号,大王承天景命,登基正位,岂称过早?”

    这话也有道理。

    尤其他所举的李渊称帝此例,确是颇能打动人心。李渊只是得了一个关中,且关中还没平定,他就敢称帝,李善道已得河北、河东南部、眼看山东、河南也将能得,为何就不能称帝?

    郑元璹引经据典,接着又劝进说道:“大王,昔日萧王初定河北,群臣便即劝进,耿纯言之云,‘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臣窃以为,耿纯此言,切实之肺腑忠言也。今大王威名远播,将士用命,百姓归心,若不早正大位,恐寒天下忠义之心,摇三军效死之志!臣冒死敢言,大王不可迟疑!”

    李善道起家之地在河北,国号为汉,他平时又经常说些刘邦、刘秀的故事,故此郑元璹这也算是“投其所好”,便又举了刘秀的例子来劝说李善道。

    郑元璹的话还没说完,顿了下,他又说道:“况侯公适才所虑‘李密未灭,方自用兵中原’,臣愚见,若大王於此际,顺天应命,即皇帝位,则正可号令中原,以正伐邪,一举两得!”

    诸臣议论、进劝、争执之时,李善道一直没说话,只在听,这时见郑元璹语毕,又见李靖等没有说话的意思,他便摸了摸颔下短髭,哈哈一笑,叫郑元璹起身,目落於他,称他的字,从容问道:“德芳,你从我,为的就是攀龙鳞、附凤翼,成你之志么?你有何志?”

    郑元璹神色肃然,叉手答道:“臣之志,不在富贵!愿竭尽犬马,佐大王扫平群丑,廓清宇内,立万世基业,开海晏盛世!此臣之志,亦天下士民之望!”

    劝进是大功。郑元璹新降从之士,到了荥阳后,虽与荥阳的士大夫通信不绝,在争夺人心上立了点功劳,但这点功劳不值一提。他当然是想抓住机会,得这个首先劝进的功劳。

    李善道笑道:“卿有此志,甚好。我也愿与卿等齐心协力,共定天下,救万民出於水火。但称帝之事,友怀说得对,为时尚早。前房彦藻等劝李密称帝之时,李密尚知洛阳未下,难以称帝。方今虽得玉玺,李密未灭,怎可便贸然称帝?卿等当知,我向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tianming0congdayeshierniankaishi/read/97/67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