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梆子敲过。
岑启衡的皂靴踏碎乾清宫东偏殿的薄霜。
他身后八名亲卫怀抱陌刀,刀刃裹着的黑布却渗出暗红——半个时辰前,他们刚将慈寿宫派来的巡夜内臣沉进了金水河。
赵煦立在紫檀屏风后,听着靴甲碰撞声由远及近。
案头《范文正公奏议》摊开在“百官图”那页,朱砂圈出的“择长官”三字被烛火映得发红。
当岑启衡掀开绵帘,少年帝王突然按住他要跪的肩头:“范纯仁此刻可在西水门?”
“回陛下,已按您吩咐,以查验城防为名接入禁军左厢营。”
岑启衡瞥见御案上的《边事札子》——正是三日前被太后驳回的那份,此刻却密密麻麻批注着新的调防方案。
卯时初刻,范纯仁裹着貂裘匆匆而入。
这位年逾六旬的老臣刚跨进门槛,便被殿内森严的甲胄寒光逼得顿住脚步。
赵煦快步迎上,亲手接过他肩头的斗篷,指腹触到貂毛上未化的雪粒:“希文公当年戍守延州,可曾教过您‘先忧后乐’?”
范纯仁望着少年眼底血丝,想起先帝灵前那个倔强的孩童。
案头《范文正公年谱》摊开在“庆历新政”那章,墨迹未干的批注旁压着半截鱼符。
“老臣……”
他刚开口,赵煦已展开一卷文书,烛火照亮“青苗法改良条陈”的标题——正是他数年前被束之高阁的奏疏。
“太后前日烧了您的《时政疏》。”
赵煦的指尖划过被火燎过的纸边,“但朕让人誊抄了三份,一份在吕惠卿处,一份在章惇案头,还有……”
他突然掀开紫檀匣,露出满满一匣弹劾太后亲信的密折,“这份,朕想请您署个首名。”
更漏滴答声里,范纯仁盯着匣中范仲淹手书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摹本。
那熟悉的铁画银钩间,夹着赵煦稚嫩的朱批:“希文公若在,当教朕破局之法。”
范纯仁的喉结滚动两下,袍袖扫落案头《百官公卿表》,露出底下暗藏的《皇城司布防图》——每个禁军岗哨旁,都用朱砂标着与他范氏门生故吏的关联。
“官家打算如何……”
话未说完,赵煦已将半片鱼符塞进他掌心,青铜的凉意沁入肌理。
殿外传来更夫梆子,混着远处隐约的马蹄声——那是岑启衡按计划调动的殿前司精锐。
赵煦目光扫过范纯仁腰间褪色的玉带,道:“朕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请范相公教我。”
范纯仁摩挲着鱼符上斑驳的青铜锈,忽闻赵煦袖中滑落一物。
弯腰拾起时,竟是块素绢——先帝崩殂那日,小皇子攥在掌心哭出血痕的遗物,边角还留着孩童牙印。
“景祐三年,”范纯仁的声音变得发涩起来。
“先公在御史台弹劾宰相,被指‘越职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