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张清荷一脸狐疑看着元宝儿。
这是,情窦初开了?
元宝儿只是跑开了一会,一会之后又跑回来问道:“姐姐,咱们要去找柳香兰么?”
张清荷想了想,摇摇头道:“咱们已经是从良了,自离开九江楼之后,便再与青楼无关,怎么还能去樊楼那等风尘之地,不合适。
宝儿,你以后也切记不要跟人说起青楼等事情,否则一旦传出去,咱们的平静日子就到头了。
那些街头泼皮无赖,对良家女子还有些忌惮,但若是知道咱们从青楼出来,咱们便永无宁日矣。”
元宝儿点点头不说话了,不知道在想什么。
张清荷也不理元宝儿了,知道这丫头疯疯癫癫的,一时一个想法。
不过今日元宝儿倒是提醒了她,她却是不能再这般摆烂下去了,再这般坐吃山空下去,到时候可能当真要流落街头的。
得想办法做点谋生的生意之类的,不过这个得好好想想。
她前二十年所有的技能都是什么琴棋书画唱曲之类,尽皆是花魁的本事,脱离了青楼那个环境,这些技能却是有些鸡肋了。
当然,她若是愿意去青楼教坊之类当个教娘之类的,自然是绰绰有余,有大把的酒楼青楼出高价来请她。
但好不容易从九江楼出来,她又如何肯再进青楼,即便是当教娘也是如此。
……
太学。
上舍的某一斋。
堂上教授正讲礼记。
教授名吕大临,出身蓝田吕氏,他有个很是出名的哥哥,叫吕大防,而他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也不小,名列“程门四先生”之一。
吕大临和他的三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均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兄弟四人皆登及第。
唯独吕大临气质刚强,尊张载教诲,“不留连科举”,更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
当时,关中地区涌现出以张载为首的博学鸿儒,被后人公认为“关学派”。
吕氏兄弟也被公认为关学大家。
吕大临与他俩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钧投入张载门下求学,潜心研究《六经》,尤深于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的精研与实践。
所以,为了宣扬张载的关学,吕大临受了朝廷的太学博士,专门讲三礼。
这会儿吕大临在台上讲,太学生们在下面听,一个个神情恭谨。
吕大临气质刚强,上课时候对纪律要求亦高,因此学生大多不敢多言语。
到了将将下课时候,吕大临放下书,脸上有了些许笑容,道:“春闱将至,咱们斋的学生大多都是要参考的。
这段时间本经不是礼记的,可以先放下,想听我的课的,以后随时可来。”
此时有个太学生站了起来,与吕大临拱手道:“先生,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