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闪而过。
苏允吁了一口气,随后回了太学宿舍。
苏允双手垫着脑袋,眼睛看着宿舍的屋顶,眼神有些空泛。
他原本对于将孟子集注给章惇看是有些举棋不定的。
这孟子集注之中有不少的见解乃是苏允的见解,或者说是后世的见解,放在当下实在是有些前卫,乃至于有些惊世骇俗的。
关于如何去推广这本书,苏允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本想着等想明白了再去推广,但今日却是顾不得了。
以他对章惇的了解,今日章惇当面提出来,便是要达成目的的。
若是他拒绝,那以后章惇府上是不用再去了。
若是说自己要好好思虑一番才做决定,那章惇可能立马就要不悦,也可能不会让他再上门了。
所以,危难之际,苏允直接将孟子集注给祭出来了。
效果很好,但祸福未知。
不过现在苏允要考虑的是与章家结亲的事情。
在这里面,与章若的感情问题是最不需要考虑的。
于苏允这样人来说,他是不相信爱情的。
前世的他什么样的女人没有碰过,他对于女人是没有滤镜的。
所谓爱情,他也就是初恋的时候有过,后面的他,已经不再信了。
这辈子重生以来,他没有考虑过结婚的事情,一来是年纪小,二来是深受精神疾病困扰,没有时间去想这方面的问题。
但现在一切都渐渐走上轨道了,也是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在苏允的角度看来,章若是个很适合当妻子的人。
有主见、聪明、能当家。
以后他大概率是要当官了,在官宦家庭里,一个聪明有主见能当家的女主人不是坏事,而是大大的好事。
而苏允真正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有两个,或者说,就一个。
就是党争的问题。
而苏允觉得是两个,一个是章惇与苏轼的关系,另一个则是章惇晚年被一贬再贬的事情。
章惇与苏轼的事情,没有谁是谁非,若是只归结于苏轼兄弟两个不讲情义弹劾章惇,那未免将事情给片面化、简单化了。
在一场政治斗争之中,如果只考虑两个人的关系,不考虑派系的斗争,这明显是不客观的。
里面不为人所知的事情大约还有许多。
而章惇晚年被一贬再贬死在贬所的事情,其实亦不能单纯的看做是章惇得罪赵佶的必然结果。
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赵佶上去的人,怎么能够让章惇这个权威极大的人留在朝廷之中,而且为了消除这个隐患,自然是要一贬再贬,而最后恶名留在赵佶身上而已。
当然,赵佶的确是不当人君亦是事实。
所以,若是自己与章惇成为翁婿,那么接下来他将会面临夹在新旧党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