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在其他几支车队P房里面响起,F1围场向来是僧多粥少的纷争之地,HRT车队跟陈向北的崛起,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车队的利益。
媒体中心的采访还在继续,不过话题逐渐转向了陈向北个人生活跟经历。
毕竟这个专访不是为了煽动情绪,更多是为了让现场乃至于电视面前的中国观众去了解陈向北,知道第一位中国F1车手是如何诞生。
随着练习赛倒计时临近,简短的赛前专访算是结束。
当陈向北从媒体中心朝着维修通道方向走去的时候,赛道导播把镜头对准了他,这次给他来了一个近景特写。
当赛道大荧幕再次出现陈向北的身影,就如同演唱会出现神秘嘉宾效果一般,让现场十几万观众刚刚平复的心情,又一瞬间被点燃。
那张年轻到略显稚嫩的脸庞,却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车手标签,更有着问鼎冠军的勇气。
“陈向北~~!陈向北~~!陈向北~~!”
不知道是谁带头先喊的名字,短短数秒之间就响彻了整条赛道。
这不是陈向北第一次听到齐呼自己的名字,却是第一次听到十几万人的发出同样的声音,带来的震撼跟冲击无与伦比。
舒马赫曾经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只有在蒙扎赛道时,他才能隔着厚厚的头盔跟赛车引擎的巨大轰鸣声,依然听到看台观众发出的呐喊跟欢呼。
曾经陈向北无法理解跟想象,毕竟对于他而言,当头盔面罩推下来的那一瞬间,就相当于跟这个世界隔绝,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操控的赛车,以及赛道上的那些竞争对手。
现在他感受到了,这种雷鸣一般的欢呼跟呐喊,能够突破头盔跟引擎的阻绝,这就是真正的主场氛围!
不敢想象当正赛二十万观众全员到齐,又将出现一副怎样的景象?
返回维修站的时候,陈向北的赛车正在进行启动预热,旁边车间的特鲁利14号赛车,却依然还在进行着调校,仿佛遇到了什么困难。
陈向北来到已经“全副武装”的特鲁利旁边,开口朝着他问道:“有问题吗?”
对于东海大奖赛的各种调校方案,陈向北可以说做到了烂熟于心,简单给予特鲁利一些帮助跟建议没什么问题。
现在随着车队一二号车手地位的确定,两人已经不是什么竞争对手,更多朝着队友的身份转变。
要是二号车手远远落在后面,就如同后世的红牛车队一样,那么一号车手就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双输”局面。
这也是F1平衡队友关系的复杂跟脆弱点之一,既要保证一二号车手有明显的实力差距,才能做到减少内讧带来的竞争损失。
又要确保二号车手不能太菜,否则就相当于少个人。
问题是二号车手强了,又不甘心当个僚机,必然会挑战一号车手的地位。
简直就是个死循环。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合适的二号车手搭档寥寥无几。
哪怕视为黄金搭档的舒马赫跟巴里切罗,私底下关系也不怎么好,就在于很难把握住那个平衡点。
“中等下压力方案不太适合东海国际赛道,我期望能找到一个调校平衡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