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提醒,因为在他看来,此事魏广德去劝阻这帮科道,势必会让一些人对他的干预心生不满。
到时候朝野上下必将流传他魏阁老偏袒门下的传言,对他的声望多少还是有影响的。
要撤换将领,自然首先得报过错落实,先确定有了过失,之后稍微推波助澜,事儿就再无转圜余地了。
俞大猷这次北上的目的,本来是为漕粮海运保驾护航的,只是恰逢其会,参与了运送蓟镇大军东渡的任务。
只能说,他依旧迷信前世对这一时代名将的看法,而且他们也都是战争中走过来的,自然也值得信任。
实际上,现在张居正自己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那就是他推出考成法以后,不仅是朝廷六部官员,下面督抚们反应也很是激烈。
在很多人印象之中,好像觉得打仗和礼仪这两件事情根本不太可能联系在一起。
在明朝的时候,大射礼仪一般不用皇帝出席,品官就可以代办。
因此,地方上给各地督抚找事儿,让他们也是一筹莫展。
万汗,既是王台。
别人上去,魏广德不放心。
《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有人吃里扒外,透露了水师调动的情况,而且看似此人还极为熟悉水师兵力调动,职责当是不低。
在论功行赏的当天,皇帝要穿戴衮冕来接见打了胜仗的军官,然后一一对他们进行封赏。
好在内阁的魏广德和吕调阳貌似都很支持他推出的考成法,所以在票拟上都是支持他的意见,让他感受到后方稳固,可以全力对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外出作战的部队打赢了战役凯旋而回,朝廷还需要举行论功行赏的军礼。
别的不说,此次辽东出兵剿灭王杲,可以说肯定是一场大胜的结局。
而此时李成梁想到的就是,自家的大儿子到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也的消息,王杲抓住没有,是死是活?
“大帅,王杲抓住了,大公子命末将回来先行报告此事。”
适当的削弱他的影响力,对张居正来说也是好事儿。
其次是少牢,只用羊和猪来进行祭祀没有牛。
朝廷当严令江南都察院严查此事,务必找出里通外国之人绳之以法,至于俞大猷的过失”
万汗姓纳喇氏,名万,自称汗,所以称为“万汗”。
这些可都是他的功绩,是一个个首级,现在就差个王杲了。
若是能把王杲抓住,再有这些人,送到京城,都够搞出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
出征的部队凡是走过的山川大河,都必须要进行祭祀,祭祀的规格也比较严格,一种规格叫太牢,要用牛羊猪三种牲畜来进行祭祀,一般是途径一些大山大河的时候会举行这样的隆重典礼。
张居正笑笑就说道,“不过,都察院和科道那边,善贷还是要派人过去说说,要是不断上奏此事,我这里也不好视而不见。”
禡祭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