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一位姓赵的旅长喃喃重复着:“咱们当年守太原,守了整整一个月,丢了三个师,最后还是撤了。”
“人家八路军……这江晨,是真威风啊!”
另一位年轻些的参谋官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快步走办公桌上,翻出一摞刚送来的报纸,急匆匆地递到闫老西和徐永昌面前。
“司令,参谋长,你们看!北平、天津还有西安的报纸,都登了江晨收复太原的消息!”
徐永昌先接过一份《大公报》,头版头条用加粗的宋体字印着“八路军健儿奋勇克复太原,江晨立下不世功”。
旁边配着一幅素描画。
画里的江晨穿着灰布军装,腰间别着一把手枪。
正站在太原城头,身后是飘扬的八路军军旗。
他逐行读下去,文字里满是赞誉:“江晨率部北上以来,转战晋北各地,屡创日军精锐。”
“此次攻打太原,将军巧用奇兵,先袭日军粮道,再以炮火压制城防。”
“最后亲率突击队登城,三日之内连下日军三道防线,堪称近代战争史上之经典战例。”
“太原光复,不仅振奋全国军民抗战士气,更打破日军‘华北固若金汤’之谬论,其功甚伟!”
“再看看这份《申报》!”赵旅长递过来一份卷边的报纸,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
“人家把江晨比成‘当代岳武穆’了!”
闫老西接过报纸,目光落在标题上:“岳武穆再世?江晨将军光复太原,重振中华军威”。
文中写道:“自日军侵华以来,华北重镇相继沦陷,国人皆盼有忠勇之士挺身而出。”
“江晨将军虽为八路军将领,却以家国为重,不计党派之见,率部冲锋陷阵,光复太原。”
“江晨年少有为,用兵如神。”
“其所部将士奋勇杀敌,伤亡虽重却无一人退缩,此等忠勇,堪比岳家军!”
“太原百姓夹道欢迎八路军入城,箪食壶浆,盛况空前,足见民心所向!”
还有一份天津出版的《益世报》,更是用了整版篇幅报道此事。
除了详细记述攻城过程,还刊登了一封太原百姓写给江晨的感谢信。
信里说:“日军占据太原两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江晨率部来援,解救百姓于水火,此恩此德,我太原百姓永世不忘!”
旁边还配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的江晨正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与战场上的锐不可当判若两人。
徐永昌翻着报纸,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既有欣慰,又有几分怅然:“以前只听说江晨能打,却没想到他竟能打出这么大的声势。”
“这一回,他是真的出人头地了,全国上下,怕是没人再敢小瞧八路军了。”
闫老西放下报纸,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苦涩:“想不到啊……我闫锡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