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在自己偏院内继续装模作样认真读书憋了两天,差点让刘琦这个后世之人给看吐了,两天下来闭户读书下来,刘琦如今满脑子就是之乎者也,子曰之类的。
于是刘琦便索性将手中的竹简一丢,双手托腮想起一顾茅庐的事。
上一回去隆中吃了闭门羹,还差点让蔡瑁那老狐狸嗅出味儿来,下次不能再傻乎乎直接冲过去了。
刘琦琢磨着,得等个由头,能名正言顺出城的由头。
结果机会还真让刘琦等来了。
没过几日,恰逢刘表要去城郊祭祀先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这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典礼,刘琦作为长子,按理当然要跟着去。
蔡瑁虽然不情愿,但这种场面上的事,也不好明着阻拦。
祭祀的队伍浩浩荡荡出了城,旌旗仪仗搞得挺像那么回事
刘琦穿着正式的礼服,混在队伍里头,眼珠子却不住地往隆中方向瞟。
等仪式一开始,刘表被一众官员簇拥着开始祭农发言,场面有点乱哄哄的时候。
刘琦瞅准个空子,赶紧给张诚使了个眼色,两人故意落后几步,接着路边树林子一挡,迅速脱掉外面显眼的礼服,露出里头早准备好的寻常布衣,打马就往西边岔路钻。
“快!抓紧时间!”
刘琦心里跟擂鼓似的,既盼着这次能见着诸葛亮,又怕再扑个空。
刘琦之所以敢趁机去二访茅庐,便是认定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刘表不会让自己出面发言,且就算刘表会,蔡瑁也会阻拦。
刘琦敢拿自己的人头担保蔡瑁绝对不会希望自己在祭农典礼上发言,这样的政治秀场上出面,当着众多百姓,以及众多不明白刘琦处境的中下官僚面前狂刷存在感。
蔡瑁如今巴不得刘琦这位长公子一点一点淡化出大众的视野,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刘表儿子。
回到刘琦这头,还没等刘琦跑出去多远,麻烦就来了。
只见前往隆中的官道上赫然新设了个卡子,几个兵丁拄着长矛在那儿,对过往行人盘查的那叫一个细,连挑柴老汉的柴火捆都要用矛杆捅几下看看。
“操!蔡瑁这老小子,动作真他娘快!”
刘琦低声骂了一句,但只得勒住马,心里凉了半截。这明摆着就是冲他来的。
没法子,硬闯肯定不行。
刘琦只好和张诚绕到旁边崎岖难走的小道上,这一绕,就多费了快一个时辰。
等刘琦他们灰头土脸、一身汗地赶到那片熟悉的松林外时,日头都已经偏西了。
柴扉依旧半掩着,可刘琦的心已经沉下去大半。
刘琦上前叩门,还是那个小童探出头来。
“先生今日可在家中?”刘琦抱着一丝希望问。
小童摇摇头:“先生一早就出山访友去了,归期未定哩。”
得,又白跑一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