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认与不认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天启四年(1624)正月二十八日,靖边堡。

武器多了,吴开先便让堡内没活的男丁都轮流参加训练。大家练的是热火朝天,白师爷在吴开先旁边观摩良久,忽然长叹一声道:“守备,这阵势怕是离泰西军阵差得远,和建虏没得打。”

吴开先道:“这?唉,火铳就不到二十把,质量规格也参差不齐,铳匠又不好找,又如何建得成泰西军阵?”

白本有心自己设计制作的,但一上手就知道隔行如隔山,自己文科生的出身真干不了机械加工的活,缺乏工业底子,自己后世的很多经验又没法在当世施展,于是道:“守备,咱们要完成的中兴大业很宏大,一两个人不可能掌握需要的全部知识。如今之计,只有向南方寻求高人,我听说江南一带有宋应星、薄钰、方以智等才智卓绝之士,如果请得此三人来,西式火铳制造难题必会迎刃而解。”

白师爷之所以知道宋薄方三人,是因为后世有本书提到过,该书作者在三人小传后评论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来到世上都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天天奔波操劳,绞尽脑汁各种算计,无非就是让自己的饭碗变得稍大一点,其实和飞禽走兽也什么本质区别。如果硬要说贡献的话,最大的贡献就是传宗接代,让这个世界又多了一批凑数的。但宋薄方三位完全不同,他们似乎就是为博物学、机械学、物理学而生的人,如李白之于诗、苏轼之于词、赵佶之于书法。加上这三人都是直接间接死于抗清,白师爷就印象更深了。

吴开先一听薄钰之名便眼前一亮,道:“我曾闻薄钰大名上门拜访,不想其父以科举之名阻止。师爷既然也提到他,此人才能必定非凡,另外两人与之齐名,也必是大才。不如我就此南下,就算费尽三寸不烂之舌,也要寻此三人前来。”

白师爷道:“如此也好,守备只管前去;堡内事务有我和蒋文,守备放心。”

吴开先坐言起行,当天便收拾好行装带着陈大炮郑义,辞别众人,各骑一匹快马南下去了。

路上,得知吴长途跋涉还是要去之前吃过闭门羹的薄钰家,陈大炮郑义的眼神都充满了疑问,吴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了,他说道:“我朝自萨尔浒以来对后金接连失利,要想扭转局势,必须要有一支军队能在野战中抗衡后金,否则一切都是白搭。要有好军队就得有好士兵,如果每个士兵都像你陈大炮一样壮实又武艺高强,可能给你们一人发根木棍都能把建虏给干趴下。但事实是大明如今募到的兵纤细羸弱的多,你们也都知道,大多都是吃不上饭才来当兵的。相反建虏那边状如熊罴的家伙不少,骑马如履平地,箭法还精准狠辣,要让咱们的羸兵和他们在野战中对抗而且生存下来,非借助科技的力量不可。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你们陪我一起去忍忍吧。”

陈等明白吴一番苦心后,撇撇嘴也就不提了。郑义见了吴陈在剿匪时大杀四方的样子,一心要当一名威风凛凛的骑兵,又听说后金骑兵箭法高超,自是一路上有空就苦练骑术射术,一点时间不愿浪费。

......

安庆水陆码头川流不息,各家客栈旅馆也是人来人往,悦来客栈天字一号房里,两个中年儒生刚入住,其中年稍长些为兄长宋应昌,年纪稍轻为其弟宋应星,他俩便是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南昌府乙卯科乡试中,名列前茅的奉新二宋。但之后,上帝便开始对兄弟俩的科举之路多番阻拦,在接下来的会试中,他们始终榜上无名。

今年春闱,上帝再次和他俩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发榜后,宋应星似乎感觉到命运在暗示什么,宋应升却矢志不渝,一有空闲就拿起了经书诵读,准备和宿命继续较量下去。

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宋应升放下书本,前去开门,原来是小二送来马蹄烧饼荷叶粥咸菜等,这便是哥俩的早餐。应升接过来放在桌上,又招呼一旁入迷绘图的宋应星过来吃饭。宋应星小心画完最后一笔,才走近桌前开动。

不大功夫,二人用膳完毕,宋应星开始收拾碗筷,宋应升开口问道:“弟,你在撰写你的《天工开物》时,为何屡屡叹息呢?是因为再次不第乎?”

宋应星缓缓答道:“科举之事,有人力不逮之处,事到如今,我已经可以等闲视之了...哥哥你也勿要挂怀为好...我方才叹息是因为那些我仅耳闻未曾目睹之能工巧技和神奇材料,我既无钱置办器具验证,又无同志同好可以一起分析探讨,只好先记在书中,但又恐日久不能验证,因而误导看客;若弃之不记,又恐良方失传,读者还要重新探索。身处两难中,故生叹息。”

宋应升略松一口气道:“原来如此!你不为落第生出心病就无大碍。近世实学方兴未艾,渐成显学,只是耗费颇大。可惜咱家家道中落,让你常有巧妇无米之患,否则以你之卓绝才识,当与那泾阳王徵(zheng二声)齐名也。不过也不必气馁。等你高中为官后,便有钱有闲从事实学了。”

宋应星蹙眉道:“哥,我有一事不明:天下如今边患未已,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7/30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