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了,叫我成玲就行。咱们都是朋友了,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她爽快地说。
果然,在她的牵线搭桥下,我以极低的价格,从同一栋楼另一家升级换代的公司手里,收购了一批几乎九成新的办公桌椅、文件柜和一个小型会议桌。这件事,让我对荆成玲这个人的印象极佳。她不仅业务熟练,更懂得如何维系客户关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帮助,远比单纯的商业往来更让人感到温暖。
自此之后,我和荆成玲的接触多了起来。她偶尔会在我不忙的时候,上来坐坐,喝杯茶。我的办公室虽然简陋,但我还是特意置办了一套简单的茶具。在氤氲的茶香中,我们渐渐超越了房东与租客的关系,成了可以聊些话题的朋友。她会跟我吐槽招商部遇到的奇葩客户,我会跟她诉说创业初期的迷茫与压力。她思维活跃,口才便给,常常能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或者只是听我倾诉,也能让我减压不少。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是“华悦”诞生带给我的第一个意外之喜。
然而,朋友的情谊无法替代商业的残酷。办公室有了,家具齐了,但里面只有我一个人。我成了“华悦”的全能选手:老板、唯一的业务员、产品经理、客服、财务、行政……甚至保洁。每天,我对着电脑,疯狂地挖掘着一切可能的客户资源,电话打得耳朵发烫,键盘敲得噼啪作响。我整理着从同程带出来的供应商资源,精心设计旅游产品,撰写宣传文案,回复每一个微小的咨询。中午啃着面包,晚上常常熬到深夜,规划着公司的发展路径,计算着每天的支出与可能的收入。
那是一种近乎原始的创业状态,所有的能量都从自身压榨。累吗?当然累。身体的疲惫尚可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煎熬。有时候,一天下来毫无进展,看着银行卡上只出不进的数字,焦虑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我淹没。
在这种时候,我尤其会想起在同程的日子。虽然也有压力,但背靠大树,身边有熟悉的团队,那种安全感是如今无法比拟的。偶尔,我也会忍不住给丽丽发个信息,吐槽一下当老板的艰辛。丽丽总会回过来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说:“老大,你现在可是在创造历史啊!挺住!”她的话,带着旧日部下的调侃与鼓励,总能让我在苦笑之后,重新鼓起勇气。
更多的时候,我会想起天水,想起那顿欢声笑语的聚餐,想起石云在夜色中清亮的眼神和那句“加油”。我会点开她的微信头像,翻看她的朋友圈,偶尔也会发条信息过去,聊聊家乡的近况,问问赵俊俊的樱桃园、冯喜明的苹果树,或者说些无关痛痒的趣闻。她的回复通常不急不缓,语气总是那么平和,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这种遥远的、淡淡的联系,像是一根细细的线,牵连着我和那片给我力量的土地,提醒我为何出发。
或许是因为之前在同程积累的资源和经验,或许是因为我破釜沉舟的努力起了作用,也或许,是运气在创业初期稍稍眷顾了我。“华悦”在拿到执照后,竟然真的开始运转起来。靠着我一个人,单打独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依靠着过去积累的客户关系和精准的产品推荐,以及我利用个人资源直接与供应商合作所能提供的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我惊讶地发现,账面上竟然产生了近五万元的利润!
这五万元,对于大公司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初创的“华悦”,对于孤军奋战的我而言,不啻于一针强心剂!它证明了这条路可行,证明了我的判断和能力并非空中楼阁。那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几乎冲散了所有连日来的疲惫与焦虑。
然而,人的欲望和野心,总是随着初步的成功而滋长。当我确认自己一个人一个月就能创造五万利润时,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如果我不是一个人呢?如果我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像我一样努力的人呢?“华悦”的潜力有多大?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迅速生根发芽。我看着办公室里空着的十几个工位,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终究无法成就一个真正的公司。招兵买马,势在必行!
于是,我再次投入了紧张的招聘工作。筛选简历、面试、考核……我以当年面试何婷的标准,甚至更为严格地审视着每一个应聘者。我需要的是有激情、肯吃苦、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