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5/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想要说服对方,仅仅是空口无凭地说滑膛炮比线膛炮好是没用的。

    他沉吟许久,然后才道:

    “现在M帝的M-60坦克,装甲厚度达到了多少,您清楚吗?”

    张姓研究员道:

    “M-60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最厚的部分是火炮防盾,达到了178毫米,而前装甲则有110毫米。”

    “你直接说吧,不用问我这些问题。”

    “只要是您知道的坦克,我都能说出详细的参数。”

    他研究坦克武器,自然对各国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如数家珍。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您应该发现,现在的坦克装甲厚度越来越厚了吧。”李暮道。

    张研究员皱了皱眉,道:“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其他研究员以及朱雨生和彭垄两人也是满脸疑惑。

    李暮解释道:

    “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便对武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线膛炮虽然精度高,但是炮口初速小,威力不足。”

    “这便对炮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只有研发新的炮弹,才能弥补这一弊端,否则即便动力再强,装甲再厚,也不过是会移动的靶子。”

    在他说完以后。

    张研究员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他才道:“可是研发新炮弹,也不一定要放弃线膛炮选择滑膛炮吧?”

    “不,必须放弃,因为只有滑膛炮,才能满足未来我们要研发的炮射导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需要。”李暮斩钉截铁道。

    线膛炮和滑膛炮,从来不是二选一。

    只有后者,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炮射导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张研究员的目光变得微微有些呆滞起来。

    前者他还有所耳闻,是老大哥57年提出的概念。

    可是后者,就有些闻所未闻了。

    其他的研究人员,也是满眼的疑惑和震惊。

    “炮射导弹我先不多解释了,说一说这个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吧。”李暮微微一笑,道。

    随后,他便简略地讲述什么了一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从常规的穿甲弹发展演变而来,而穿甲弹的威力取决于炮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和炮弹材料的物理特性。

    由于穿甲弹在出膛之后,弹丸的飞行速度会受到阻力和重力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速度,就要采用减小阻力的气动外形,根据物理学原理,细长的外形阻力更小。

    由此后面便发展出了次口径穿甲弹,也就是为了让弹体更细长,弹丸直径比火炮口径要小,但是这样也存在着问题。

    张研究员抬了抬手,示意自己有问题要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ohongniandai0kaijudaxueyanjiang/read/97/50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