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寇蟊贼,如此猖獗!
于是下诏:急调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率军自荆州北上,进剿诸路叛贼。
二将领旨,引军急趋向北,兼程而进,打算抢在义军之前驻防宛城,复夺南阳郡。
未料刘縯早就料到此步,已经排布重兵于淯阳,统率四路联军,列阵以待。
官军赶到,人困马乏,发现落入对方埋伏,为时已晚。严尤只得下令列开阵势,与陈茂分兵对敌,由此便在淯阳平野,再次展开会战。
两军对垒,刘縯深怀报仇血恨之志,陈兵誓众,自焚积聚,再破釜甑,鼓行而前。
旗帜如海,剑戟似林。
三通鼓罢,刘縯一声令下,号角长鸣。舂陵刘氏子弟兵皆以必死决心,必胜勇气,伴随如雷战鼓号角之声,发起全军冲锋。
严尤也不示弱,同时下令擂鼓鸣号,正面对敌。
于是便在淯阳城下,两军各施雄威,展开激战。
起义军以一当十,愈战愈勇,四路并进,只一个冲锋,便斩首三千余具。
官军由是大败,严尤与陈茂奋力杀出重围,引残部逃入宛城,坚守不出。
义军乘胜追击,将宛城团团包围。
经过此战,舂陵军大显神威,刘縯自称柱天大将军,从此威名远扬。
探马飞奔长安,报说官军败讯。
王莽闻报严尤败于刘縯,方始重视此位汉室遗类,遂下诏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并赐上公官位。同时下令长安官署及天下乡亭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縯图像,每日令士卒射之,以泄仇恨。
诏令下达,有司官吏闻风而动。为搪塞天子追问,以至胡乱下令,命人只要随便擒拿貌似刘縯平民,便即游街示众,然后杀之。
王莽知道下属是在杀良冒功,却也懒得究问。以后每闻刘縯名字,便即寝食不安。
当时青、徐盗贼虽有数十万人,但无文书号令,甚至并无军队组织,犹如一片散沙。至闻舂陵兵淯阳大捷,遂都自称将军,始敢攻城掠地,传递文书,声讨王莽罪恶。
时在平林兵营之中,有舂陵戴侯刘熊渠曾孙刘玄,被部众拥戴,自称更始将军。
四部联军兵围宛城之时,义军已有十余万人,声势浩大。淯阳大捷之后,诸将议论,欲立汉朝刘姓皇族为主,以便顺从众意。南阳豪杰与下江帅王常等主张立刘縯,而新市兵、平林兵将领乐于放纵,害怕刘縯威武严明,便欲抢先拥立刘玄。
王匡、王凤、张卬等人计议已定,便以更始将军名义会聚四路军马首领,并将刘縯从前线军营召回,会议推举汉室宗亲为帝。
刘縯已知王匡等人已有既定方案,由是说道:各位将军要尊立刘姓皇族,是对我舂陵刘氏厚爱,幸何如之!然今赤眉军在青、徐崛起,拥数十万众,若闻此讯,恐必亦拥立刘姓皇族为主。则王莽未灭,而刘姓皇族互攻,将使天下疑心,自相损害,非善策也。且舂陵距宛城不过三百里,仓猝称帝,必为天下攻击目标,使后来者承我之衰,亦非上计。不如暂且称王以发号施令,足以斩将服众。如赤眉立贤,我可归之,则绝不夺我爵;若赤眉未立,则我消灭王莽,收服赤眉,然后称帝,未为迟也。
此一番话说出,义正辞严,攻守兼备,舂陵、下江军诸将闻之,齐都称善。王匡等人虽怀私心,欲立刘玄,却也无辞以对。
便在此时,一人推案而起,勃然大怒,起身拔剑,砍击地面,口中叫道: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众人看时,见那人正是绿林军元老、新市军创始人、下江兵统帅张卬。
新市军、平林军、下江军诸将闻此,恍然大悟,皆都哄然赞成,必要拥立刘玄为帝。
字幕:刘玄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代,刘秀族兄。
画外音:因弟弟被人杀害,刘玄始交宾客,欲为弟报仇。后因宾客犯法,刘玄避开官府抓捕,从舂陵逃到平林。地皇三年七月,王匡等率绿林军进攻随州,平林人陈牧、廖湛聚众响应,号为平林兵。刘玄前往投奔陈牧,担任安集掾。当时刘縯、刘仲、刘秀三兄弟也在舂陵起兵,后与各部会合,由是与族兄刘玄各属一军。
刘縯见张卬出头,鼓动众将,必要立刘玄为帝,不由大怒,还要据理力争。
三弟刘秀当时在其身后,便以足尖轻轻促之,低声道:兄长且自忍耐。你不见绿林众将对我舂陵子弟,以五比一?如起内讧,祸患不小。
刘縯恨恨,遂不再言。
镜头转换,二月初一,淯水河畔。
诸路义军首领在淯水畔沙滩中设置坛场,遵奉刘玄登极称帝。
刘玄举步登坛,面向南方站立,接受群臣朝拜。因自知毫无功劳,感到羞愧,满脸流汗,只举双手,示意众人平身,口中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