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赶回神京报送军情,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没有嫌疑。
按着我的推算,军囤所在泄密,在上年腊月之交。
陈瑞昌问讯笔录中,去岁十一月底,至于腊月除夕至,他往来运输军粮三次,刚好在泄密时段。
除夕前那次押运粮草,原是另一武官出行,正巧得了急病,才让他临时顶替。
腊月前后这段时间,四名运粮武官之中,他的运粮次数最多。
但凡涉事越深,出纰漏概率越大,所以此人也要严查。”
……
杨宏斌心中叹服,说道:“圣上赋你参知之权,着实是英明之举,让大理寺省去多少功夫。
你这一番筛选,涉秘官员查究范围,便是缩小大半,稽查必定事半功倍。”
贾琮笑道:“一人智短二人智长,我方才筛查出的官员,难免有不足遗漏,你手下人手充足。
可以再仔细筛查一番,拾遗补缺,后续行事更妥当些,此案的稽查方略,基本也算磋商完备。”
两人又闲聊几句,贾琮向杨宏斌告辞,他只是参知之权,协助理清稽查方略,具体稽查事务,不是他的职责。
眼下大战在即,面对蒙古人快马利刀,火器威力立竿见影,这在辽东战场,已得到充分印证。
嘉昭帝对火器之倚重,贾琮比任何人都清楚。
目前火器赶造之责,乃是重中之重,查案之事告一段落,贾琮精力将移回火器工坊。
等到他走出大理寺官衙,时间已接近午时,想这里离府邸很近,便准备回府暂歇,下午再去工坊理事……
……
荣国府,荣庆堂。
自王熙凤入堂之后,气氛越发热络,姊妹们闲聊家务琐事,又陪着贾母说笑趣。
宝玉忌惮王熙凤厉害,自她入堂之后,便不敢随意说话。
他虽心里憋屈,但也无可奈何,又舍不得就此离去,即便在西府不爽利,总比回东路院对着老爷强。
袭人见宝玉不再胡说,倒是松了一口气,只盼着尽快混过这场,早早回东路院才干净。
等至午时,贾母在花厅摆下宴席,让人请薛姨妈同来入席,薛姨妈极会说话,贾母乐意找她唠嗑。
迎春想到一事,说道:“老太太,上午我在琮弟院里用早点,听他说去大理寺衙门办事,那地方离东府很近。
说不得中午要回来歇脚,我让绣橘回去瞧瞧,要是琮弟回府了,那边冷冷清清,让他来给老太太见礼。”
贾母笑道:“他回来也正好,我两天没见他,一起过来热闹些。”
宝玉原本满怀喜悦过来,结果惹了一肚子闲气,暂且不说,又被王熙凤辖制威慑,当真是百事不顺。
再听迎春让人去寻贾琮,更让他满心不自在,恨不得就此逃走,只是硬不起心肠……
他心里只盼贾琮没回东府,绣橘回去找不到人才好。
但终究事与愿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