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打开新文档,开始整理证据链。左侧是资金流向图,用不同颜色标注跳转节点;中间是通讯时间线,精确到分钟级别的时间戳串联起可疑行为;右侧则是历史交集对照表,列出他与陈立远在过去十年间的所有接触场景——会议、谈判、饭局、媒体对谈……
三条线,最终汇聚在一个坐标点上:2024年3月,北辰资本重启运营的当天,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证监会稽查局,指控亚瑟团队涉嫌内幕交易。紧接着,两家财经自媒体同步发布深度报道,标题耸动,《昔日行业标杆,是否已成资本蛀虫?》
节点吻合,动机清晰,行动轨迹完整。
虽然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证明陈立远下达了指令,但整个逻辑闭环已经成型。法律意义上或许尚不足以立案,但在实战层面,这已是足够发起反击的信号弹。
他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这习惯从小就有,每当他在思考关键决策时,身体总会自发做出这个动作。母亲曾说,这是脑子在“踩油门”。
门外传来细微响动,木地板轻微吱呀了一声。是艾迪起床了。
她走路一向轻,像是怕惊扰什么。走廊尽头的卫生间亮起灯,水流声响起,接着是厨房水壶烧开的鸣笛。几分钟后,脚步声再次靠近,门缝下投进一道暖光。
一杯温热的豆浆被轻轻放在书桌角落,杯底压着一张折叠整齐的便条纸。亚瑟展开一看,上面是熟悉的字迹:“别熬太狠。你不是铁做的。”
他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笑。他知道她是故意不说破,不想让他觉得被监视或打扰。但她一直都知道他在做什么,也知道他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手机震动了一下,显示时间为七点十分。他拿起笔,在笔记本空白页写下三行字:
幕后黑手——陈立远。
动机:报复 + 市场清洗。
手段:金融操控 + 舆论压制。
字迹工整,毫无颤抖。写完后,他合上本子,拨通私人律师周正的电话。
“今天下午三点,我需要见面。”
“好,老地方?”
“不,换个安全屋。带齐民事和刑事方面的材料准备清单。”
“涉及什么级别?”
“重大商业阴谋,可能牵连境外资金与媒体共谋。”
“……明白了。不能电话说?”
“不能。当面谈。”
挂断电话,他将打印好的资料逐份装入黑色防水文件夹,封面贴有防伪标签,内层加装RFID屏蔽层。输入六位数密码,将文件夹锁进书房保险柜底层抽屉。动作稳健,没有一丝迟疑。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已不再是一个被动防御的企业管理者,而是一名进入战备状态的指挥官。每一个步骤都可能被监听、被追踪、被预判。所以他必须更快、更准、更隐蔽。
上午十点零七分,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来自未知地址的匿名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顶部,标题是:“FZ-917-Δ账户补充信息”,发件人显示为乱码字符。附件只有一个音频文件,大小仅1.2M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