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娱乐圈黑幕的进一步揭露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理意义上的。”

    “我知道。”亚瑟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文件已全部发送成功,“但我不能再装作看不见。我儿子今年七岁,他已经会画画表达情感了。我不指望他将来多成功,只希望他长大后看到的世界,至少有一部分是真的。”

    “那你打算怎么收场?”

    “我不考虑收场。”他说,声音很轻,却像铁钉敲进木板,“我现在只想把门推开一条缝,让风吹进去。风起了,门自然会开。”

    对方又静了一会儿,才说:“我可以写一篇评论,用学者身份发在我的公众号。不点名,不指控,只分析现象。但如果有人顺着查下去,我不会删文。”

    “这就够了。”亚瑟点头,哪怕对方看不见,“谢谢你。”

    挂了电话,他没有立即关机。他打开邮箱,将同样的文件包上传到三个不同的云端存储,并设置定时发送功能——如果他在接下来七十二小时内没有手动取消,这些资料将自动分批发送给几家主流媒体的公共投稿邮箱。他还设定了触发条件:若他的手机连续48小时未联网,或备用设备未进行每日签到验证,系统将判定为“失联状态”,启动紧急发布流程。

    这是他为自己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

    做完这一切,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房间里只有主机运转的轻微声响,风扇低鸣,像某种古老的呼吸节奏。他想起艾迪前两天发来的消息:“他今天画画用了红色,说那是火焰的颜色。”当时他回了一句“真有意思”,其实心里酸了一下。他错过了太多这样的瞬间——第一次叫爸爸、幼儿园演出、生日许愿……每一次缺席都被解释为“工作重要”,可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值得拿孩子的童年去换?

    但现在,他至少可以努力不让别的孩子,因为行业的谎言而失去真实的成长环境。也许有一天,当那个孩子再次问他:“爸爸,你能教我写诗吗?”他可以坦然地说:“好啊,我们从今天开始。”

    第二天清晨六点,他照常起床,煮了杯咖啡。黑豆研磨时散发出焦苦香气,水沸的声音清脆短暂。手机放在桌边,屏幕朝上。刚喝第一口,微信弹出一条推送:某知名文化评论人公众号更新,标题是《我们是否正在供养一个虚假的娱乐帝国?》。

    他放下杯子,点开文章。全文长达万字,逻辑严密,引述详实,层层推进。文中提到“某些影视项目宣称投资五亿,实际拍摄成本不足一亿”,并质疑“为何这类操作能长期存在于监管之下而不受惩处”。虽未点名,但附上的图表与数据明显指向行业潜规则。文末,作者写道:“当艺术成为账本上的数字游戏,谁还在乎故事本身?当创作者沦为财务报表的注脚,我们还能期待怎样的真诚表达?”

    不到半小时,这篇文章被多家读书类平台转载。微博上有用户自发整理出关键词,发起话题#娱乐圈成本黑洞#。起初排名很低,但讨论量持续上升。到了上午九点,这个话题悄悄爬进热搜榜第十八位,虽未登顶,却已有不少自媒体跟进解读,有人翻出过往“天价片酬”旧闻,有人对比中外制作成本差异,舆论如细流汇河,悄然涌动。

    亚瑟坐在书桌前,一条条翻看网络反应。有人愤怒,质问“纳税人的钱就这么被糟蹋?”;有人怀疑,认为“不过是圈内互撕罢了”;也有人冷嘲热讽,说这是“精英阶层对娱乐圈的围剿”。但他注意到,越来越多普通观众开始回忆自己看过的烂片:“原来不是导演不行,是根本没认真拍。”“难怪特效像五毛钱做的,原来是预算早就飞了。”

    中午时分,他收到一条私信,来自那位评论人:“已经有两家媒体联系我问来源。我什么都没说。但风已经开始吹了。”

    他回复:“谢谢,保重。”

    下午三点,艾迪打来电话。她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波动:“我看到了那篇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飞来的儿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laideerzi/read/97/8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