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照片——多年前他们在一场文学节后台的合影。两人并肩站着,她笑得很浅,他把手搭在她肩上,眼神明亮。那天他刚凭一首《雨夜纪事》拿了新人奖,她说:“你喜欢雨,是因为它记得所有被遗忘的事。”
照片背后有一行小字,是他当年写的:“她说喜欢听雨,我就把雨写进了诗里。”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后轻轻撕下照片,捏在手里。
窗外雨势渐大,打在楼下的槐树上,沙沙作响。这声音他听过无数次,以前只觉得安静,如今听来,却像某种无法回应的呼唤。
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把外面的世界割裂成扭曲的色块。对面楼有户人家亮着灯,窗帘半掩,一个女人正弯腰收拾餐桌,孩子在旁边蹦跳着说话。
他看了一会儿,正准备拉回窗帘,那孩子忽然转头看向这边,睁大眼睛,指着窗户,说了句什么。
女人顺着他的手指望来。
亚瑟下意识后退半步。
下一瞬,灯光熄灭。
房间里陷入昏暗,只有电脑屏幕还亮着,映出他模糊的轮廓。
他走回去,重新打开笔记本,翻到之前的记录页面。目光扫过那些编号条目,最后停留在一条未命名的音频文件上。那是他在工地附近录的一段环境音,原本只是为了测试设备,后来忘了删。
他点开播放。
起初是风声,施工机械的低吼,人群嘈杂。几秒后,一个小男孩的声音穿了出来:“妈妈,我冷。”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响起,轻柔却清晰:
“不怕,妈妈在这儿。”
那声音像一根细线,猛地勒进他的心脏。
他迅速暂停,手指僵在触控板上。额头渗出一层薄汗,呼吸变得急促。
他重新播放那段录音,这次戴上耳机,调高增益。
背景噪音被过滤了一些,男孩的声音更清楚了。而在他喊完“妈妈”之后,还有一个极短的尾音——像是成年人下意识模仿孩子语调时发出的回应,带着一点笑意,又有点疲惫。那语气太熟悉了,熟悉得令人窒息。
他反复听了五遍。
每一次,那个声音都像锤子一样敲在他的神经上。
他摘下耳机,双手撑住桌面,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脑子里一片混乱,却又异常清醒。他知道这不是巧合,也不是错觉。那个工地,正是青岚苑旧址的拆迁现场;那个孩子,穿的是红色雨靴,左脚鞋带系成了蝴蝶结;而那段录音的时间戳,是上周三上午十点二十三分——正是艾迪带孩子去社区诊所复查的日子。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低头看去,是一条新信息。
发件人未知。
内容只有一个词:
“听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