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绝境中的自我突破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既然正面打不赢,那就换个战场。

    他把芯片收回笔中,旋紧笔帽,放进衬衫内袋,贴近胸口的位置。那里离心跳最近,也最不容易被搜查发现。转身朝安全出口走去时,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

    外面雨已经停了,空气湿冷,楼道通风口吹出的风带着一股铁管久泡雨水后的锈味,混杂着远处垃圾桶散发的淡淡酸腐气。城市凌晨四点的气息,总是这样既衰败又清醒。

    他走出大楼,没打伞,也没叫车,径直往地铁站方向走。街道空旷,路灯昏黄,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刷子碾压积水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路过一家还在营业的便利店,玻璃门缝里飘出一点暖光,有个夜班保安坐在里面喝热饮,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去。

    车厢里人不多,零星几个乘客各自蜷缩在角落,有的戴着耳机,有的闭目养神。他选了靠近车门的位置坐下,外套沾着水汽,贴在背上发凉。对面广告屏正循环播放某部新剧预告,主角站在高楼边缘,仰头望天,背景音乐激昂澎湃,鼓点密集如战鼓。

    他看着那画面,忽然想起半年前自己第一次给艾迪演示数据分析模型时的情景。

    那天傍晚,办公室只剩他们两人。窗外夕阳洒进来,照在投影幕布上,图表流动如河。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传统编剧团队预判的高潮节点 vs 系统预测的情感峰值位置。两者偏差高达63%。

    “你看,”他说,“我们一直以为观众会在‘复仇成功’那一刻最激动,但实际上,让他们真正动容的是‘放下刀’的那一瞬。”

    艾迪怔住了。她盯着屏幕良久,忽然轻声说:“如果真能知道观众在想什么,也许我们就能拍出不一样的东西。”

    那时她说这话时的眼神,是真的动容。

    不是敷衍的认可,也不是职业性的鼓励,而是一种近乎信仰般的震动——就像一个人终于听见了自己长久以来内心回响的答案。

    但现在他知道,现实不会因为动容就改变。

    资本不会允许一个透明化的创作流程存在,因为它意味着权力的分散。决策不再由少数人闭门敲定,资源分配不再依赖幕后交易,作品价值也不再由平台算法单方面定义。而这套系统所指向的未来,恰恰是要打破这种封闭的利益链条。

    他过去六个月的努力,本质上是在试图用技术逻辑挑战利益结构,太过理想化,也太不设防。他以为只要证明有效,就会有人跟进;只要数据准确,就能赢得信任。但他忘了,在一个早已固化运转的体系里,真相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胁。

    列车到站,门开,冷风灌入。他起身下车,脚步踏在站台瓷砖上的声音清脆而坚定。

    走出站口时,天色灰蒙,晨雾未散。街边早餐铺刚支起摊子,蒸笼冒着白气,油条在锅里翻滚,滋啦作响。一位老人正蹲在一旁整理葱花,鼻尖冻得通红。亚瑟买了杯豆浆,纸杯烫手,他捧着慢慢走,热意一点点渗进掌心。

    回到住处,房间依旧保持着离开时的模样:书桌上堆满资料,墙上贴着《镜渊》的角色关系图,地板上散落着几本翻旧的心理学专著。他没换衣服,直接坐到书桌前,按下台灯开关。

    灯光亮起的瞬间,墙上那张手写纸条映入眼帘:“让故事回归人心”。

    那是《镜渊》立项那天他亲手贴上去的。墨迹有些晕染,是因为那天他写完后,顺手用袖口擦了下字迹未干的地方。他曾以为,只要坚持真实,就能打动人心;只要守住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

    可现在他明白,问题不在内容本身,而在信任机制的断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飞来的儿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laideerzi/read/97/8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