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天下桑香续:云间桑火照传承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第一章 春忙时节的隐忧

    春分刚过,乌蒙山的晨雾里便飘着桑叶的清香。新修的山路上,一辆辆满载桑苗的马车吱呀作响,驶向周边新加入联盟的村寨——第三届桑蚕节后,高山桑蚕的名气彻底传开,短短半年,又有八个山寨主动申请加入,桑园面积扩了一倍,订单排到了年底。

    “阿竹哥,这批云蜜桑苗得赶在清明前栽完,不然影响成活率!”阿明扛着锄头,快步跟上前面的队伍。他是箐口村最年轻的一批蚕农,年前还在山下的工厂打工,听说家里桑蚕事业越做越大,果断辞工回了村,跟着阿竹学嫁接技术。

    阿竹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远处的梯田:“把苗栽在向阳的坡上,行距留足四尺,记得盖层干草保墒。”他转头看向身后,发现跟着干活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眉头悄悄皱了起来。

    风澈正和陈老伯检查新到的缫丝机零件,见阿竹神色凝重,便走了过来:“怎么了?苗栽得不顺?”

    “苗倒是没问题,就是人手不够。”阿竹叹了口气,“新加入的村寨都要教嫁接和养蚕技术,咱们村的年轻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嫌种桑养蚕辛苦,愿意留下来的没几个。再这样下去,等我们这批人老了,技艺没人传啊。”

    这话戳中了风澈的心事。这段时间,他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绣坊里的绣娘平均年龄快五十了,年轻姑娘大多觉得刺绣耗时又枯燥;缫丝工坊里,能熟练操作改良缫丝机的年轻人也只有三四个。“之前忙着扩规模、拓市场,倒把传承的事忽略了。”风澈望着漫山的桑园,语气沉重,“桑蚕事业要长久,得有年轻人接棒才行。”

    岩伯也凑了过来,手里的烟杆敲了敲石头:“可不是嘛。我孙子阿亮,说种桑养蚕没出息,非要去城里闯,劝了好几次都不听。”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年轻人都觉得外面的世界好,不知道咱们这山上的桑苗,能长出金疙瘩呢。”

    陈老伯放下手里的扳手,说道:“要不咱们办个学堂?既教孩子们读书,也教他们桑蚕技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种桑养蚕的好处。”

    “这个主意好!”风澈眼前一亮,“不仅要教技艺,还要讲桑蚕故事,让孩子们觉得这是件光荣的事。我们可以请京城的先生来教书,再让村里的老匠人当技艺老师,把学堂办得有声有色。”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都很支持。阿雅第一个响应:“我愿意教刺绣!让姑娘们知道,咱们的苗绣不仅能赚钱,还能传到西洋去,是件了不起的事。”

    阿黑也说:“我来教销售和运输,让孩子们知道,好产品得会卖,才能走得远。”

    风澈立刻写了两封信,一封送进宫,请求慕容冷派几位先生来高山任教;另一封寄给桑蚕学堂,邀请之前的同窗来帮忙编写教材。慕容冷收到信后,很快回复,不仅派了三位先生,还赏赐了一批书籍和文具;桑蚕学堂的同窗们也纷纷响应,寄来了精心编写的《桑蚕基础教程》。

    就在大家忙着筹备学堂时,岩伯的孙子阿亮突然回村了。他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脸色憔悴,看到岩伯时,眼圈一下子红了:“爷爷,我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还花光了积蓄……”

    岩伯又气又心疼,刚要开口训斥,风澈连忙拦住:“阿亮,回来就好。咱们村正在办桑蚕学堂,还缺个教年轻人用新工具的老师,你要是愿意,就留下来跟着陈老伯学缫丝机维修,以后也是个技术活。”

    阿亮愣了愣,他没想到村里会这么包容他。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和热闹的工坊,他点了点头:“我愿意!我一定好好学!”

    第二章 桑蚕学堂的筹备

    筹备学堂的第一件事,是找个合适的地方。村民们商量后,决定把村头的旧祠堂翻新一下——祠堂宽敞,有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read/97/4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