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细长的触角,正朝着遮阳棚的方向爬行。
“是风沙虫!”王玲立刻拿出总部的物种手册,翻到对应的页面,“资料说它们以沙层中的微生物为食,体表的甲壳能分泌一种‘防沙蜡质’,可以减少沙粒对身体的摩擦。而且……”她的手指停在手册的某一行,“它们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是沙砾星罕见的天然肥料!”
慕容冷越关掉手电,看着风沙虫们爬到遮阳棚的支架旁,用触角触碰着支架上的凝水——那是棚顶凝结的露水。几只胆大的风沙虫甚至爬上了支架,用口器吸食着露水,吃完后便钻进沙层,留下细小的白色卵粒。
“它们在寻找水分。”慕容冷越若有所思,“如果我们能让风沙虫在共生系统附近繁殖,它们的排泄物可以为沙棘根提供养分,而沙棘根的叶片又能为凝水藻提供能量,凝水藻凝结的水分再供风沙虫饮用……这又是一个循环!”
王玲立刻拿出采样工具,小心翼翼地采集了几只风沙虫和它们的卵粒。当她将样本放入分析仪器时,慕容冷越已经开始在沙地上画起了共生系统的草图:“我们可以搭建一个‘三层共生装置’,底层是沙棘根的根系区,中层是凝水藻的培养层,顶层是风沙虫的栖息区,再安装一个露水收集系统,将凝水藻凝结的水分引到底层和顶层……”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遮阳棚上时,两人已经完成了共生装置的设计图。王玲将风沙虫的分析数据输入终端:“风沙虫的卵在15℃的环境下孵化率最高,它们的幼虫需要以沙棘根的根系分泌物为食,成虫则以凝水藻分泌的糖分和露水为食,生命周期约30天,正好和凝水藻的生长周期匹配!”
“那就开始搭建装置!”慕容冷越从运输舱里搬出合金支架和透明的培养槽——这些都是为沙砾星任务特制的,能抵抗高温和低温的剧烈变化。王玲则负责处理沙棘根的样本,她将采集到的沙棘根剪成10厘米长的小段,浸泡在含有凝水藻提取物的溶液中,促进根系的生长。
搭建装置的过程比预想中更困难。白天的地表温度很快就升到了65℃,即使在遮阳棚下,防护服的内衬也很快被汗水浸透。王玲在安装培养槽时,不小心被支架的棱角划破了手套,尖锐的硅沙立刻钻进了伤口,带来一阵刺痛。
“别动。”慕容冷越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拿出医疗包。他小心翼翼地撕开王玲的手套,露出伤口处红肿的皮肤,硅沙的颗粒还嵌在肉里。他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动作轻柔得像在处理易碎的实验样本,“忍一下,可能会有点疼。”
王玲点点头,目光落在他专注的侧脸。阳光透过遮阳棚的缝隙照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她的手背上,带来一丝温热的触感。她突然想起在火山星时,他也是这样为她处理被火山岩划伤的手指,那时的他,眼神里也带着同样的担忧。
“好了,包扎好了。”慕容冷越将最后一圈纱布缠好,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金属片——那是用火山星的合金制作的,形状像一片熔浆苔的叶片,“这个贴在手套里面,可以防止硅沙再划伤伤口。”
王玲接过金属片,指尖触到上面熟悉的纹路——那是他特意刻上去的,和她颈间的火山岩吊坠上的纹路一模一样。她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轻声说:“谢谢你,慕容。”
慕容冷越的脸颊微微泛红,他转过身,继续安装支架,声音有些含糊:“举手之劳,快点搭建装置吧,下午还要测试露水收集系统。”
当夕阳再次落下时,三层共生装置终于搭建完成。底层的沙棘根已经开始长出新的须根,中层的凝水藻在淡蓝色的凝胶中舒展,顶层的风沙虫栖息区里,几只成虫正趴在透明的壁上,好奇地看着下方的凝水藻。装置的顶部安装了一个倾斜的露水收集板,收集板的下方连接着两根导管,分别通向底层和顶层的水槽。
“启动系统!”王玲按下控制台上的启动键。瞬间,中层的凝水藻开始释放出淡蓝色的光芒,这是它们在吸收空气中水汽的信号;顶层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