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了神情,冲她笑道:
“等你将来做了母亲,就能知道我今日的焦急。”
她与女儿洛娘分别数月,心里实在思念得很。
张玉儿心情沮丧下来,做母亲?她看着前方的桓熙,心道:只怕还要再等上几年。
桓熙与王猛等人并没有交谈太久,他如今急着回去与妻妾儿女相见。
寒暄过后,桓熙与王猛同坐一车,这也是多年来的习惯了,王猛会趁着前往未央宫的空隙,为桓熙做一些重要工作的汇报。
众所周知,桓熙但凡远征归来,总要给自己放上几天假,除非是军国大事,否则他一概不会理会。
车厢内,王猛提起对守卫高王将士的赏赐,桓熙沉吟片刻,说道:
“依照过往的规矩,但凡参与守城的将士,赏布一匹作为苦劳,也包括世坚(沈劲)的部曲,杀敌一人再赐布一匹,至于响应征召的州郡兵,则免除他们今年的徭役,无需另作赏赐。”
毕竟邓羌麾下那两万州郡兵只是从长安往蒲坂走了一趟,桓熙免除他们今年的徭役即可,无需另作赏赐。
当然,这些州郡兵被抽调,也不会影响他们家里的收成。
即使家中没有耕牛、曲辕犁,当地官府也会为他们的家人调派,仅仅依靠妻子、儿女,也能将地耕完。
其实,桓熙赏赐战兵布匹作为苦劳,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打了胜仗,一般都是要遍赏三军,他只不过是将所谓遍赏,定性为了赏赐苦劳。
当然,伐凉将士的苦劳更重,所以得布更多。
顶着风雪走上两千里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猛对于桓熙的安排并没有异议,他向桓熙请示,今天就向河东郡运去一万匹布。
桓熙欣然同意。
同时,桓熙又与王猛提起了往民间贩卖被淘汰的军马一事,这件事情自然得要交给王猛主持。
王猛一口应下,不用怀疑王猛对于往民间贩卖劣质军马的积极性。
桓熙是个甩手掌柜,关陇的各方各面,都需要王猛来操心,其中也包括了财政问题。
贩卖军马能够补贴财政收入,也能减少喂养这些军马的支出,王猛对此当然积极。
虽然两万匹被淘汰的军马商贩们不一定能够吞下,但也注定会有百姓愿意购马,让家中子弟习练骑术,以期将来能在战场上搏取功名富贵。
与江南鄙夷武夫的不同,关陇地区的自古以来就有尚武的风气。
这也是桓熙为何不与桓温交易,而是要在民间贩马的第三个原因,毕竟除了补贴财政、促进商品流通,也能够培养一批能够熟练骑马的青年、少年。
无论是将来扩军,还是战争之后的人员补充,都需要桓熙拥有这样一支后备力量。
马车行驶到未央宫的宫门前,桓熙与王猛道别,带着李媛、张玉儿走进这座宫殿。
至于张玉儿的家人,则由沈劲之子沈赤黔带去安置。
长安城中早就准备好了一间西平公府,以供张骏的妻子严氏,以及张天锡、张曜灵、张玄靓叔侄三人居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