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殷姚之交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况且,殷浩几次欲置姚襄于死地,这种事情也不是桓温一个人知道,如今殷浩准备在北伐时重用姚襄,建康城中,肯定不缺有识之士,肯定也曾劝阻他。

    既然那些人都劝不动,桓温开口提醒,殷浩又怎会领情,说不定还以为他是在刻意阻拦自己建功。

    江陵,征西大将军府内。

    桓温对郗超感慨道:

    “褚裒失败,不过损失三千兵马,如今殷浩欲以姚襄为先锋,只恐明年北伐,大军有倾覆之危。”

    郗超却道:

    “自永嘉之乱以来,死者不可计数,也不少殷浩麾下将士。

    “主公若能趁机掌控朝廷,摆脱羁绊,早日兴师北伐,平定中原,才算是上不负社稷,下不负黎庶。”

    桓温听了郗超这番话,心里总算好受许多。

    他又与郗超提起桓熙代拟的节妇吟,桓温摇头道:

    “熙儿以诗相赠,或许是为了拉拢谢艾,可用力过猛,此诗一出,谢艾自当效仿节妇,又怎会背叛张重华。”

    这也是张重华认定谢艾不可能辜负自己的原因之一,毕竟这首诗,被时人传为佳话的同时,也相当于是将谢艾架在火上烤。

    桓熙在诗中,将谢艾比作节妇,谢艾若是背叛张重华,侍奉二主,也将被天下人,以及后人所耻笑。

    郗超宽慰道:

    “世子行事,素来都有分寸,从不无的放矢,想来,此举也有他的用意。”

    桓温无奈道:

    “景兴呀,在你眼中,只怕熙儿做什么都是对的。”

    郗超笑道:

    “因为他是主公的世子。”

    桓温笑骂道:

    “伶牙俐齿。”

    再也没有了此前因为殷浩可能葬送数万大军而产生的惆怅。

    实际上,不仅是桓温,桓熙也因为殷浩的愚蠢,而难以释怀。

    但偏偏不让他经历这场败仗,使其名誉扫地,对方就会一直在建康给他们父子拖后腿,桓熙也只得不管不问,对此漠不关心。

    此时,正值隆冬,各地基本都已经把秋税收齐,雍州各郡的米布基本都送来了长安,而秦、梁二州,按照惯例,也将在冰雪消融之后,经由渭水送来。

    但今时不同往日,秦州的米布,就会留在天水,这是桓熙在离开秦州前,就吩咐过朱序的事情。

    毕竟在秦州囤粮,以征伐凉州,损耗要少于从长安调粮。

    而在今年的秋收之后,桓熙也将新招募的五千战兵尽数派遣到了蒲坂、高王城,以接替驻守高王城的三千战兵。

    沈劲被桓熙传召,也抽空回了一趟长安述职。

    由于沈劲在追随桓熙夺取关中时,立下大功。

    在桓熙的帮助下,吴兴沈氏早已不在刑家之列,宗族子弟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