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聊以慰藉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这些年来,桓熙一直在暗地里向谢艾示好,谢艾也都看在眼中。

    他又何尝不希望辅佐这样的雄主,扫平乱世,成就不朽功名。

    但奈何张重华对他的恩情太重。

    谢艾本是一书生,担任主薄而已,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是张重华在生死存亡之际,听从司马张耽的建议,选择相信谢艾,对他破格提拔,委以重用,把个人荣辱与宗族兴衰都托付给了谢艾,才使他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知恩不报非君子,虽然张重华也曾猜疑过自己,可谢艾早已下定决心,必不负君臣之义。

    正当谢艾严防桓熙突袭凉州之际,一骑自天水北上,又是为桓熙送信而来,只是这一次,桓熙也许是吸取了过去谢艾不拆信封的教训,这一次带的是口信。

    曾经诈降张重华的张石生被带到谢艾面前,谢艾为了避嫌,特意将金城将佐尽数唤了过来,当着众人问道:

    “桓公差你带来口信,究竟所为何事?”

    张石生并不怯场,他道:

    “大将军闲来赋诗一首,还请福禄县伯与诸位倾听,题为:代福禄县伯拟节妇吟,聊以慰藉。”

    福禄县伯是谢艾的爵位。

    众人听他这般说,无不好奇。

    只听张石生咏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一诗咏罢,众人无不惊叹,就连谢艾也为之动容,只感觉这首诗道尽了自己内心的纠结、苦恼。

    张石生继续道:

    “大将军有言赠与福禄县伯,他曾与凉州张公立下和约,纵死,亦不为背信弃义之事。

    “此番西行,只为巡视各地,听取民间疾苦,纠察不法。

    “不日就将启程东归,福禄县伯无需多心。”

    张石生替桓熙传过了话,随即离开,将佐们都已经散了,谢艾内心惆怅,那首桓熙聊以慰藉之作,使得他久久不能平静。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六月下旬,桓熙在巡视过秦州各郡之后,终于踏上了归途,同行的还有从陇右选拔的战兵一千人,以及他们的家属。

    此前在梁州曾经挑选了一千三百人,因此,五千战兵尚有二千七百人的空缺,都将在雍州补齐,毕竟桓熙治下的人口,也大多集中在雍州。

    过去征战,每有战兵损失,都会优先从他们的兄弟、子侄之中挑选,如果实在没有符合标准之人,才会在州郡兵中选拔。

    哪怕对于雍州的州郡兵来说,一次性扩兵五千的机会,同样难得,他们都在关注着桓熙在梁、秦二州的募兵情况,得知剩余一半还多的名额,众人无不振奋,就等着桓熙回来选拔战兵。

    与此同时,桓熙那首节妇吟也被送到了武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