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东出潼关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姚襄,还是张遇,始终采取守势,不曾越过潼关。

    弘农守军根本就没有防备晋军会东出,此时城门尚未关闭,当二十名进行过伪装的将士在接受盘查时,暴起发难,抢夺城门控制权的一刻,落在后方的骑兵也在杨安的带领下,向弘农城门发起冲锋。

    城门处的守军见到这一幕,不敢阻拦,仓惶逃走。

    晋军得以占据城门,骑卒随后涌入城中,轻易袭取城池,擒获弘农太守,以及城中守军千余人。

    杨安控制城池以后,见天色已晚,只得等到明天再来集中城内百姓,外出抢收粮食。

    当夜,有数十人自称是汉时太尉杨震之后,前来拜谒杨安。

    杨安得知消息,冷笑道:

    “不过是冒名之辈罢了。”

    弘农杨氏自然是汉魏名门,东汉时,曾有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代人先后担任太尉一职,被称为四世太尉。

    但自汉末以来,弘农杨氏多灾多难,杨震的子孙中,先是杨秉一支的杨彪、杨修父子被杀害。

    西晋时,外戚杨骏、杨珧、杨济兄弟三人专权,又被夷灭三族。

    杨震仅存的后人,如今只剩了杨亮、杨广、杨佺期父子,因为渡江太晚,饱受士族排挤,只得以军功求职,目前在桓温麾下听用。

    实际上,包括杨坚、杨素等隋唐时期著名的杨氏人物,经过后世学者的考证,都属伪冒,并非杨震的后裔。

    当然,这些事情并非杨安所能知晓。

    杨安并未私下接见这些人,只是派人转告,桓熙将率大军东出,到时他们再来拜谒。

    翌日,清晨,就在杨安集结城中百姓,领着他们出城抢收谷物的时候,一骑东来,正是邓遐派出向桓熙报捷的使者。

    杨安派人将其拦下,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在邓遐绕过弘农城后,又行三十里,便抵达了曹魏函谷关。

    当时天色已黑,邓遐索性让将士们下马稍作休息,同时派人截杀可能从弘农城里逃出来的漏网之鱼,在养足精力后,趁着后半夜城中守军松懈的空当,弃马步战,夜攻关城。

    函谷关的守军在毫无防备之下,被邓遐一举破城。

    杨安闻言,心中一松,有河滩坦途可以走,他也不愿意走秦时函谷道。

    将信使打发走,杨安随即驱使百姓在田间抢收。

    桓熙在前往弘农城的途中先后接到了杨安与邓遐的捷报,大为欣喜,但他并没有急于催促将士赶路。

    左右不过是百余里的距离,两天时间足够行军,他在昨日出潼关,今日黄昏前必能抵达弘农。

    当然,桓熙也清楚,在袭取曹魏函谷关后,随着溃兵东逃,必然会走漏风声。

    张遇知道消息,定是要在洛阳集结重兵。

    为今之计,如何将张遇引出洛阳城,才是桓熙烦恼的事情。

    马车内,桓熙思索着激敌之策,眼睛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韩嫣的身上。

    要想让张遇丧失理智,估计还得依靠自己与他的父子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