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东出潼关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当初桓熙抢占潼关,自然也将潼关以西的华阴县纳入了自己的管辖之内。

    夜间,桓熙将邓遐、杨安唤来,先对邓遐道:

    “邓将军,我许你三千骑兵,明日一早,你率军绕过弘农,趁守军没有防备,袭取魏关,为我打通道路。”

    魏关,即是函古关。

    自先秦以来,随着黄河内切,先后有过三座函谷关。

    分别是曾使九国之师逡巡不前,位于稠桑原上的秦关。

    将军杨仆在奏请汉武帝后,自行出资,修建的汉关。

    以及曹丞相设立的魏关。

    随着黄河内切,水位下降,河滩裸露,逐渐可以通行车马,有了坦途东出,自然没有人愿意再走函谷道,秦关因此荒废。

    而汉代函谷关,纯粹是弘农杨氏为了能有一个关中籍贯而修筑,距离秦关、魏关足有三百里,反倒是与洛阳只隔八十里。

    同时也有别的道路可以轻松绕过,汉关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基本不具备军事价值。

    至于魏关则是曹操在秦代函谷关东北五里处的裸露河滩上所设立的关隘。

    桓熙此时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走秦时函谷道,但沿途翻山越岭,道路难行。

    其二是占据魏关,无论是兵马东出,还是迁徙民众,都要方便许多。

    对此,桓熙不需要作太多的犹豫,魏关是他的第一选择。

    除非邓遐实在拿不下这座关隘,他才会考虑由秦时函古道东出。

    “末将领命!”

    邓遐信心十足道。

    桓熙点点头,要看向杨安,说道:

    “杨将军,我分你两千骑兵,伱与应远一同出发,袭占弘农郡城,集中城内百姓,抢收粮食,以为军用,在弘农静候我东出。

    “切记,可以驱使百姓,但不能放任将士凌辱他们。”

    杨安闻言,同样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二人走后,桓熙这才在韩嫣的侍奉下歇息。

    翌日,天刚蒙蒙亮,五千骑兵在生火造饭之后,由邓遐、杨安统领,率先出发。

    桓熙将晋军骑兵尽数分给了他们,而把匈奴弓骑留在了身边,主要是他对匈奴弓骑的攻坚能力并不信任。

    这些人也就只能在战场上放风筝,使用下马步射的战术,欺负步兵而已。

    在邓遐、杨安二人离开后不久,桓熙带足十五天的粮食,率众由潼关东出。

    潼关与弘农相距一百四十里,晋军骑卒一人三骑,清晨出发,赶在黄昏关门前,就抵达了弘农城外。

    邓遐早已率领三千骑兵绕过弘农,直扑魏代函谷关而去。

    杨安则不曾停歇,趁着城中守军没有防备,挑选二十名将士进行伪装,以佯装入城。

    在桓熙夺取关陇,抢占潼关之后,对待东面之敌,无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ongjin0wodequanchenfuqin/read/97/50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