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扶苏知史(续)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回答,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在脑中回想这两年中大秦的变化,以及他的所知所闻,将诸多的信息放在脑中分析,思索推理。

    始皇也不着急,耐心地等着扶苏思考,过了好会儿,扶苏才开口道:“儿臣认为记述中的大秦亡灭之因如下:一者、律法过于严苛,在记述中的那位父皇在世时,律法已经颇严,等那位父皇离世,胡亥即位,律法更为严苛,使天下万民再难忍受;”

    “二者、六国贵族,其等之国因大秦而灭,对大秦深为仇恨,无时无刻不想着覆亡大秦,再复其国,只要予其机会,其等必反;”

    “三者、胡亥、赵高等人胡作非为,其等不仅杀害宗室,还残害忠良,朝廷不稳,又如何治好地方?且朝堂动荡会影响至地方,使天下各地难安。”

    “四者……”

    话到此处,扶苏停顿了下,他接下来要说的可能会触怒父皇,但他还是选择继续说下去:“四者在父皇,正因记述中那位父皇未及时立储,才给了胡亥、赵高、李斯等人可乘之机。若那位父皇早前便定下储君,天下皆知,又如何会给胡亥、赵高等人机会?”

    听到这个“四者”,始皇并未动怒,只平静反问道:“那你认为记述中的那个朕能立谁?立你,还是立高,立将闾?倘如立你,你在那时便能守住储君之位,守住大秦?”

    这三问让扶苏沉默,遍观诸位兄弟,包括他在内,好像都不怎么成器,站在父皇的角度,确实很难从他们中选一个。

    而且,即便父皇提前立了他为储君,以他之前的性格,胡亥、赵高等派人来传假诏逼他自尽时,他会选择不奉诏?

    以他之前的迂蠢,大概是仍会奉诏,干脆地一抹脖子,让胡亥、赵高等人计划得逞。

    且即使胡亥、赵高等不传假诏,或是他奉诏自尽,成为继位登基,他真能守得住大秦?

    扶苏在心中深思,得出了一个答案,他大概是没法守住大秦,他十有八九只能这补补,那缝缝,让大秦多存续一些时间,却很难扭转大秦覆亡的命运。

    大秦积弊极深,以前的他虽在民间有些声望,被赞扬为刚毅勇武,信人奋士,为人宽仁,有远见,但这些赞扬没法改变大秦的积弊。

    扶苏坦然道:“倘如记述中的那位父皇立了儿臣为储君,儿臣也恐难守住!原是儿臣等人不争气,才让父皇为难,是儿臣等人之过!”

    始皇道:“能知道这点就好,若你等成器,朕又何须操心至此?偏偏你等当中无成器者!但……”

    始皇话锋一转:“这也不能全怪你等,其中亦有朕之过,朕未曾教导好你们,才使你们未成才成器。”

    始皇帝也知道他对儿子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否则这么多儿子,咋可能没一个较为成器的,即便是在民间有贤名的扶苏,也不过是矮个子中的高个,难堪大任。

    讲完这句,始皇又问:“可还有大秦灭亡之因?”

    扶苏这才继续道:“五者、大秦太过急切,未尝考虑周全。像郡县之制虽好,可需极多官吏,然大秦初统天下,哪里有这般多官吏?若急切实行郡县制,只会让郡县空有名,而无实。”

    这是扶苏结合大秦“使秦卒为吏”政策、咸阳大考,以及将诸位弟弟分封到各地为王想到的一点,前两者明显是在解决实行郡县制缺乏官吏,后者则是为大秦制造一个过渡时期。

    “且天下各地情况不同,须根据各地情况斟酌相治,然记述中那大秦急于让各地政令统一,想法虽好,却难达成。”

    “此五者便是儿臣认为大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qinshejishi/read/97/58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