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活阎王与活菩萨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朱云峰想了想,思考了很久,才出声说道:“办法有很多,比如迁南方富户去北方,多在北方建立学堂,倾斜教育资源,尽量平衡南北的教育、经济差距。但说实话,都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没有询问,而是看着他,静等下文。

    朱云峰继续说道:“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构建民族认同,把南北汉人真正融合在一起。说实话,后世对于民族主义争议很多,我不评论。但在古代,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因为古代民众缺乏教育,对自己的由来和身份往往被上层权贵统治和给予。五胡乱华后,胡人把汉人当猪狗。很多汉人就真的把自己当猪狗和奴隶了。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但仍然有大批汉人前仆后继,坚守者民族本心,不愿意被胡人融合,牢牢守住底线。”

    “冉闵的杀胡令先不提。”

    “北方胡人肆掠,衣冠南渡,延续汉人文明。刘贵只是说了一句汉人的命只值一铜钱,就被高敖曹追着砍了几条街。”

    “这就在于大汉先赋予了汉族共同体这个身份,有了最初的汉人民族这个价值观。”

    “到了大唐时期完善了汉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感,西域行商胡人施舍大唐乞丐,乞丐都觉得羞耻。”

    “在汉人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仍然不放弃汉人身份,将血脉和民族融入到上层胡人当中,汉民族这才能屹立不倒。”

    “我们不推崇汉族高人一等,可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这就是价值共识,不说所有汉人,只要把南北绝大多数汉人的民族认知提升上来,就不会分裂了。”

    民族主义浪潮在二十世纪初大量觉醒,激进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不可取是共识。但民族主义不是民粹,是团结民族的重要价值观。

    古代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系统性建设。

    只是大汉、大唐、大明国家强盛时期,民族自发性有荣誉感。五胡乱华、南北朝、金、蒙、清,等胡人猖獗时期,民族自发性团结抗争。

    现在正处于明初,蒙元刚刚结束。在民族构建与认同感上,汉人还没有从蒙元的分裂当中走出来。

    如果不加干涉的话,恐怕要很久才能弥合。

    因此这个时候,正是重新构建民族认同,把自金人南侵,蒙元灭亡汉人江山之后南北民族割裂现状进行修复的好时机。

    听了朱云峰的话,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所谓民族主义在古人的思维当中是没有被具象化,也就是将具体含义诠释出来的,因为这个词汇以及意义是近代产物。

    但没有被具象化不代表没有这个思想和概念。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实就是最早的民族主义思想。

    因而朱元璋能够迅速理解民族主义是什么意思。

    只是怎么构建,如何重塑,就不是他能够想得出解决办法的了。

    毕竟历史上他只能用很粗暴的处理方式。

    比如南北官员调任,南北榜案处死大量阅卷考官安抚北方考生,南北卷,强迁南方富户、百姓至北方等等。

    虽然这样做能有利于南北融合。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jiaolidezhuyuanzhang/read/97/32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