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一不小心就忘了 (3/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真的,能为陈师兄做到这种程度,乔喻都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大圣人来着,只是之前他跟身边人都没发现他这闪光的一面而已。

    华清那边的公司他也得看着。

    不对,应该说公司不用看,但存储中心他得盯着一点。

    公司名起的很低调,叫京城细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这个细雨,其实就是乔曦跟乔喻的名字,各取了一个字,然后挑了个还算有意境的词出来。

    主营业务就是为各大实验室、工程团队提供数据处理跟仿真计算服务。

    于总工那边给钱爽快,这边建设的速度也挺快。随着第二期一千万的资金到位,基本上设备都已经铺设得差不多了。

    说实话,初期投资的两千多万的设备听起来很多,但在对于机房来说里面其实就只有两个标准的42U的机柜。

    再加上各种存储设备、内部交换机、网络布线跟一套冷却系统。这大概就是科研都是靠钱堆起来的原因了。

    这些东西的确挺贵。

    这也是乔喻压根没打算提供算力支持的原因。一般能用得起他这个平台的实验室或者工程团队,基本上都不缺算力,缺的只是能帮到他们的计算平台。

    硬件布置得差不多了,他就得调试软件了。

    陈卓阳跟张晓都没时间,老薛也忙于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升级没空帮他做前期的调试,乔喻也只能拉着乔曦一起,帮他一起做调试。

    这又不得不说计算所那边的帮助了,那边是真有海量的脱敏数据用来帮助乔喻做训练。

    托上次去计算所做讲座的福,乔喻在那边认识了几个挺不错的助理研究员。

    既然已经把数据提供了,自然也不介意顺便帮他做一些处理。反正对面也习惯了做这些基础性工作,而且跟着乔喻做事,还能学到些东西。

    比如未来的细雨计算平台的调参方法。

    不能小看这项技术。毕竟调参也是个技术活,模块化设计的基础正是对不同任务参数需求的精确理解和适配。

    比如优化反应动力学的主模型参数,也可以为优化天体轨道模型提供服务,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动态调整。

    当然,前期平台的能力肯定不如他带人跟着数据那么出众,但不要紧,平台核心就是算法跟数据驱动的。

    只要高质量数据样本不断增加,再加上合作者反馈优化迭代,平台的能力肯定是能以指数级增长的。

    而且现在机器学习框架已经发展的特别成熟,再加上乔喻没打算接科研范围外的数据,所以机器学习模型的复杂度也很低。

    不像是那些所谓AI大模型,过于强调场景的通用性跟复杂性,搞的花里胡哨的,却连数据的有效清洗都做不到。

    这种专用的平台学习能力搭建就简单的多……好吧,也只能说是相对简单。

    起码乔喻为了敲代码,已经也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没能睡上一个完整的好觉了。

    但没办法,平台核心代码乔喻还真不放心交给别人。毕竟每一个逻辑节点,都直接决定了平台底层计算的稳定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巅峰学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ianfengxueba/read/97/36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