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等等……
潘敬元突然拿起手机,再次仔细看了一遍乔喻提出的问题,心情顿时有些忐忑起来。
“这段时间他可能没空……嗯?你怎么了?”袁正心突然问了句。
潘敬元下意识的答道:“我突然有些不太确定了。我们在推导全局性的时候,要求在C曲线上的每个脊络E对应于李群G的唯一表示。如果BunG,也就是G的束空间在证明过程中结构发生任何变化,的确可能导致同构关系失效。”
这个回答让袁正心也愣了愣,看向潘敬元的目光也变得深邃,问道:“这应该算明显的漏洞吧?你们发论文之前没有经过内部充分探讨跟自检?”
潘敬元答道:“有过,但似乎没人提出过这个问题,毕竟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局部验证工作,这占据了大家的大部分精力。而且您也知道,舒尔茨教授也对我们的结论非常满意。
而且八百多页的论文,BunG又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占据了每篇论文的诸多篇幅。如果全部进行验证的话,大概又要晚上一年多才可能公布。而且这不能算明显的漏洞吧?”
袁正心点了点头,他当然能理解这种情况,无非就是功利心作祟。
如果论文再拖一年多公布,那么铁定就上不了明年的世界数学家大会讨论了。
五篇成体系的八百多页论文,又是最前沿的数学命题,世界数学界论证大概就要一年多的时间。
现在距离明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也不过一年四个月时间,说实话,这个时间本就已经极为紧张了。这让袁正心甚至说不出批评的话来。
物理学家无所谓,顶级大奖诺贝尔奖只要活着,不管多少岁,出了成果都能拿。但数学家一旦过了四十岁,就会跟最耀眼的顶级奖项失之交臂。
如果要再多验证一年,的确很多人不会满意。
甚至如果他年轻时候,大概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这没法怪任何人,尤其不可能怪潘敬元,他甚至不是团队的主导者。
于是袁正心没有做出评价,而是笑着说道:“哈哈,那你可以把乔喻的想法在团队里说说,可以开始先自查。如果能查出问题,那你们得感谢乔喻。”
潘敬元认真的点了点头应道:“嗯,我等会就跟导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对了,刚刚您说什么来着?”
袁正心答道:“我是说乔喻最近一段时间没空,明天今年IMO一阶段集训就要开始了,起码接下来九天时间,他要根据规定在燕北大学完成集训内容。”
潘敬元愣住了,半晌才疑惑的问道:“乔喻?他还要参加IMO?他参加IMO干嘛?脑子转的过来吗?”
作为参加过IMO,还是拿过冠军的人,潘敬元自然有资格说这番话。
说白了,IMO题目再难,考的也是高中阶段初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咋说呢,只能说大学前接触的数学跟大学后接触的数学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学科。
前者的知识都是具象化的,只有基本概念跟基本公式。
后者的知识开始接触抽象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生才可能接触到那些没有一个数字的数学题目,只有各种符号跟有所指代的字母。
知识的深度跟抽象性,决定了思维方式跟学科性质发生质的变化。
说白了,高中阶段的数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