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都去了大半。”
“您看……咱们户部是不是也派几个人过去?”
“毕竟这新增的俸禄都是票证,部里不少同僚心中也颇为忐忑……”
赵胜连眼皮都没抬,只是轻轻吹了吹茶沫,淡淡道:
“急什么?沉住气。”
“这午后实在闷热,有什么好挤的?”
“可是……”
孙楷有些不解,凑近了些,
“下官听说,不少人都心中打鼓,生怕这票子……”
“生怕它变成一堆废纸?”
赵胜放下茶盏,发出一声轻响,打断了孙楷的话。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副手,
“我户部,执掌全川钱粮、户籍、度支。”
“库房里有多少银子,有多少铜料,官仓里堆着多少石新粮,织造局送来了多少匹新布……”
“你这个副手心中,难道没有一本清晰的账目?”
“新增俸禄所需的粮、布,早在数日之前便已经入库,专款专用。”
“至于钱币,库藏的大半银两和铜钱,更是早就换成了新钱,有什么可急的?”
他瞥了一眼孙楷,继续说道:
“你不信现在去打听打听,今天挤在泉通司门前排队的,大多是哪些人?”
“除了像庄博阳那种确实等米下锅的,大多都是些品级不高的官员。”
“各部主事一级的,你见有几个亲自去了?”
“如果连我户部的官员都慌慌张张、一窝蜂地跑去挤兑,传将出去,成何体统?”
“岂不是显得对新政没有信心?”
孙楷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但赵胜已经站起身:
“好了,无需多言。”
“传令下去,让我户部各级官吏安心办公,不要去凑这个热闹。
“兑换的机会有的是,不在这一时半刻。”
而与此同时,在城西负责民间兑换的泉通司分衙,又是另一番光景。
成都城内的市井街巷,也因为官府贴出的“兑换新钱”告示而议论纷纷。
在茶肆酒楼里,百姓们围坐闲谈,话题都离不开这事。
“听说了吗?官府要发新钱了,铜的、银的,模样可俊了!”
“俊有啥用?能当饭吃?”
“大明朝廷的教训还不够?我家倒是有些祖传的宝钞,模样也俊,要不折价卖给你?”
“去去去,那宝钞擦屁股都嫌硬!”
“非也非也,这回发的不是宝钞,而是实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