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崇祯九年发展计划(一)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化肥可谓是后世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粮食增产有着革命性意义。

    众所周知,化肥主要成分就是氮、磷、钾三种元素。

    其中,氮肥能促进叶片生长,使植株茂盛;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果实成熟;

    钾肥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比如抗病、抗寒、抗旱等。

    如果江瀚能搞出化肥,那么大幅度提升亩产将不在话下。

    而好巧不巧,在明末,还真有一种类似化肥的物质普遍存在。

    这种物质就是硝酸钾(KNO),是一种含有氮和钾的化合物。

    这玩意儿听起来很陌生,但换个名字就耳熟了。

    硝酸钾在民间,又叫土硝或者硝石,正是军中制造黑火药的关键原料。

    但是吧,一般的土硝并不能直接用来施肥。

    明末时期的硝石,大多都是从硝土中熬制出来的,其中硝酸钾的纯度并不高,含有不少杂质。

    如果直接把它施用于农田,不仅营养元素难以吸收,反而可能烧毁农作物,甚至破坏土壤结构。

    所以江瀚必须想办法,去除土硝里的杂质,然后再将其配比成化肥。

    而且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硝石是制备火药的关键材料,必须满足军中需求,剩下的才能用来制作化肥。

    但化肥这玩意儿吧,你又必须量产才行,否则一斤两斤的化肥,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念及于此,江瀚脑中突然灵光一闪,看向李兴怀:

    “李主事,你是四川本地人,可曾知道本省哪里有产量大的硝石矿?”

    “就是军中用来造火药的硝土,我有急用。”

    李兴怀被他问得一怔,不知道话题怎么突然从粮食扯到了硝石,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回大王,臣下的老家江油,就有一处极大的产硝地。”

    “哦?仔细说说!”

    李兴怀整理了一下思绪,回道:

    “就在江油县以北的重华镇一带,有座老君山。”

    “此山颇有神异,山中有许多天然形成的硝洞,规模很大,比较出名的有大兴洞、朝阳洞、天雨洞等。”

    “这些洞内四季阴凉,洞壁和底部的土层中富含硝土,附近乡民世代都有进洞熬硝的传统。”

    李兴怀所说的老君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硝矿产地,地质构造特殊,洞内蕴藏着丰富的硝酸盐矿产。

    明朝时期,西南战事所需要的硝石,基本都出自于此;而清朝乾隆时期,为了攻打大、小金川地方土司,更是大规模开采过此地的硝石。

    江瀚听完,眼前一亮,没想到在江油就有大规模的产硝地,看来得把这片地区纳入官营了。

    对面的李兴怀见江瀚对硝洞如此感兴趣,自然也明白他的想法,脸上不禁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congbianjunkaishifumingmieqing/read/97/37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