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上元佳节夜,义军破凤阳 (3/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兵马,却要面对高迎祥和张献忠两路大军的冲击。

    玄默也算是拼了老命,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围追堵截。

    可高迎祥身为各路义军名义上的“盟主”,麾下还是有不少能征善战的老营精锐。

    面对玄默仓促组织的防线,高迎祥等人轻松便突围了出去,一路捅穿了整个襄阳府。

    但襄阳城城高墙厚,他们一时半会儿啃不动,于是只能绕开这个硬骨头,借道德安府,一头扎进了河南的汝宁府。

    河南地界,此前曾被左良玉带着官军狠狠“梳理”了一遍,匪患基本已经平息。

    可听闻张献忠、马守应等人重返河南后,各地的百姓们又纷纷揭竿而起,加入了义军。

    张献忠与高迎祥等人在河南短暂汇合后,轻而易举地便攻破了凤阳府的西北门户——蒙城。

    蒙城一破,大明朝的“龙兴之地”中都凤阳,便暴露在了义军的兵锋之下。

    就在两支义军研究怎么攻破凤阳时,凤阳巡抚杨一鹏和守陵太监杨泽适时地送上了助攻。

    他们竟然把看守皇陵的守陵军给逼反了!

    凤阳作为龙兴之地,在明代地位十分特殊,这里埋葬着朱重八的爹娘,朱五四和陈氏。

    当年寒酸的坟头,被修成了占地广阔、殿宇森严的明皇陵。

    而朱元璋早年出家混饭吃的皇觉寺,也被扩建得金碧辉煌,成了皇家寺院。

    自打朱元璋开国后,凤阳就被定为了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这里有数以万千的宫殿阁楼,葱翠雄伟的山林,养尊处优的官员,被圈禁的高墙罪宗、守陵太监,以及无数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凤阳百姓。

    对凤阳的百姓而言,这所谓的龙兴之地,实打实是座人间地狱。

    明初时期,朱元璋为营建中都,征发民夫百万,耗资无算。

    无数百姓累死、饿死在工地上,可最后还是没能修成中都。

    到了明末时期,内忧外患,朝廷财政崩溃。

    而作为帝乡的中都,更是赋税繁重,名目繁多的“陵寝维护捐”、“中都协济银”压得百姓根本喘不过气。

    再加上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良田掌握在勋贵、宗室和寺庙手中,普通百姓只能沦为佃农或流民,朝不保夕。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首流传甚广的民谣,可谓是唱尽了凤阳百姓的血泪。

    而到了崇祯年间,守陵太监杨泽的倒行逆施,更是将百姓逼到了绝境。

    他仗着内监的身份,垄断了凤阳的军政大权,把“陵寝维护”当成了搜刮地方的尚方宝剑。

    杨泽指派手下,不断向凤阳的商户、百姓加征所谓的“陵捐”,税额之高,令人咋舌。

    他甚至连守陵士兵那点可怜的饷银也不放过,以至于“商民苦之,军士冻馁”。

    杨泽的亲信爪牙,如指挥使侯定国之流,更是心狠手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congbianjunkaishifumingmieqing/read/97/37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