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鲲鹏乃是天生地养的神物,北冥之海正是鲲鹏诞生之地。
因此,北冥神功的“北冥”二字,便是寓意着修行者要将这具皮囊当做“北冥之海”,从中孕育出“鲲鹏”这般天生神异的灵物。
如此,才算是走上了“逍遥游”的第一步。
“鲲鹏”亦非是实指这种神兽,而是取其变化之意,在天则一去九万里,在海则水击三千里,这种惊人的适应性,亦是生命层次提升的表现。
徐行认为,所谓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根本不是对某个境界的描述,而是某种存在天生具备的神通。
“逍遥游”不是一种境界,而是一种表现。
只要成为这种超然于俗世的存在,便自然会拥有“逍遥游”的能力。
徐行甚至还援引了佛门说法。
“一切神通变化悉具自足,一味求取神通,而不强化根本,那是舍本逐末,偏离大道。”
无崖子听后,又沉吟许久,忽道: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又作何解?”
徐行在大明王朝世界,为了修行武道,早已是博览群书,自然明白无崖子所指的典故。
这句话亦是出自庄子。
北海和南海的大帝因为受了中央之帝混沌的恩惠,见人都有七窍来视听食息,便想要为他开凿窍穴,日凿一窍,七日之后,混沌也就此身死。
在道家体系中,这个故事一般而言,都是与道德经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一语,深刻联系起来。
按照最通常的理解,这段故事是为了告诉人们,先天赤子一旦接触后天浊气,便会倏忽而死,所以要保持本真,远离后天浊气的沾染。
无崖子以这段经典为喻,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徐行这种修行法子,虽然精妙,却充满了斧凿之气,少了先天赤子的纯净本真。
按照逍遥派所理解的北冥神功练法,练到最高境界,就是将肉身与内力、乃至天地间的灵力混同,成就“齐生死,万物一”的至高境界。
到达这一步,人身便可散则化气,朝游北海暮苍梧,的确可称“逍遥”。
可在徐行看来,若要强求这种存世形态,那就有些为了“逍遥”而“逍遥”的意思,毕竟,人身化气容易,由气聚形却难。
而这个世界的内力武道,根本连肉身中精微处,以及形神结构都未曾真正洞悉,若是贸然抛弃,只怕于今后武道有大损害。
徐行却微微一笑,又道:
“世人以觉为正知,以寐为幻;以生为常有,以死为无,可前辈亦是熟读老庄之人,当真以为如此吗?
以此观之,混沌之死,当真是死?”
无崖子立时怔住了。
作为逍遥派传人,他自然深知庄子齐生死,万物一的说法,既然生死混同,那开七窍而死的混沌,是不是才真正复归到了他本该在地方?
说完庄子的解释,徐行掷地有声道:
“开天辟地,生化万物的盘古,是死了,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