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难若登天。相比之下,那些心思纯净、涉世未深的孩童,反而更具优势。越是未染尘垢、不谙世事,其心念越易澄澈,渡过潭水的机会便越大。此亦玉清门缘何将考核年龄限定于十龄以下之深意。
相较于他派仙门,玉清门尤为看重弟子之心性根基。若心性偏狭恶劣,纵有惊世之资,他日恐成祸乱人间之魔头。与其遗患无穷,不如自始便断绝其仙缘,令其安守凡俗,也好过日后生灵涂炭。
故而,未能渡过此五色潭者,纵然天赋异禀,玉清门亦断然不会将其收入门墙。
第三关:灵根之测。唯有身具灵根者,方能引天地灵气入体,叩开修行之门扉。玉清门乃仙家道场,自不会招收俗骨凡胎之辈滞留山中。
灵根测试,既可甄别是否具备修行根基,更能明晰弟子灵根属性,助其择定日后精进之方向。亦有灵根卓绝、禀赋超群者,得蒙长老青眼,直接收为亲传弟子,承其衣钵。
“噹~~~~~~”
一声洪钟巨响,宛若自鸿蒙远古穿越时空而来,其声雄浑苍茫,在天地间久久回荡,涤荡耳膜,连绵不绝。
山门开启处,两名身着素白道袍的玉清弟子飘然而出,肃立于山门之外。二人身姿挺拔如青松,面容清俊出尘,头束青玉发冠,足踏祥云纹履,周身萦绕着清逸出尘的仙家气象。正当众孩童被这突如其来的钟声与仙影震慑心神,尚未回神之际,一道清朗而威严的声音,毫无征兆地直接在他们每个人的耳畔响起:
“年未满十龄者,由此门入山。凡于三日内徒步登抵灵玄峰顶者,即过首关。
若有胆敢借用法器仙宝舞弊者、寻衅滋事扰乱秩序者、设计陷害同道者,或逾期未能登顶者,一律取消考核资格,永绝仙路。
望尔等谨记于心,各自珍重……考核,即刻开始。”
此言既落,再无半分声息。
数千孩童面面相觑,稚嫩的脸庞上尽是茫然与无措,一时竟不知该作何举动。
短暂的沉寂过后,几名孩童率先从茫然中挣脱,身形一动,便朝着山门内疾冲而去。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紧随其后,涌入门内。
甫一踏入山门,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一条青灰色的石阶古道赫然呈现,蜿蜒盘绕,扶摇直上,其势如龙,直插云霄,尽头隐没于渺渺云雾之中,不见其顶。
石阶古道两侧,奇花异卉竞相生长,灵草仙株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浓郁的天地灵气自其中氤氲而出,弥漫于山道之间。
拾级而上,耳畔时而传来清越的仙鹤长鸣,转首间又见华美的凤鸟掠影。矫健的白猿、灵动的神鹿在密林幽谷间时隐时现。待得夕阳西沉,漫天霞光泼洒而下,将整条山径染成一片流金溢彩。
此次参与考核的孩童多达数千之众,人潮如开闸洪流般涌入山门,瞬间便将本不算宽阔的石阶古道挤得水泄不通。
众人摩肩接踵,寸步不让,奋力向上攀行。
远远望去,这浩荡人潮宛如一条蜿蜒涌动的黑色巨蟒,正沿着陡峭的石阶,朝着云雾缭绕的山巅急速盘旋而上。
半日时光流逝,攀登的队伍渐渐拉开了明显的层次。
居于队列最前端者,无疑是那些出身仙门世家的子弟。他们大多灵窍已通,体魄远胜凡童,更兼身怀家族赐予的灵丹妙药。疲惫时服下一颗小元丹,饥馑时吞服一粒辟谷丸,一路行来,竟似无需片刻停歇。其中佼佼者,已然跨越半途。
紧随其后居于第二队列者,乃是权贵子弟。显然他们亦是有备而来,家族早已为其精心挑选了一至数名同龄奴仆随行。这些奴仆自幼便经受严苛的强身锻体之术,专为这十年一度的考核而备。有了他们的搀扶背负、端水递物,这些权贵子弟方得以勉力跻身于第二队列。
令人意外的是,占据第三队列位置的,并非寻常人家子弟,竟是那些蓬头垢面的流民乞儿。
他们深知,此途或许是此生挣脱泥淖、改变命途的唯一救命绳索。一路行来,风餐露宿,所携微薄补给早已耗尽,不知多少同行者因力竭而倒毙于半道。若不能拜入仙门,能否安然返回凡俗人世,亦是未知之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