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王林语速极快但清晰地下达了更具体的指令,内容正是您提供的宝贵参考:
“第一,核心口号:要让人记住‘长江不是绝路,是生路!家里寻常物,能救一家命!’这句话必须传开。
第二,具体方法:
木料是宝:告诉大伙,门板、床板、桌子、衣柜,拆了就是船!
浮桶为王:水缸、米缸、酒桶、油桶,只要密封捆牢了就是筏子!
八仙过海:脚盆、腰子盆(澡盆),趴着也能当船划!别嫌小,能浮起来就行!
最关键的一条,‘棉袄是救生衣’:这是保命的秘诀!把空水桶、葫芦、甚至是塞紧的空坛子,塞进棉袄里扎紧,捆在身上,落水也沉不下去!这法子几乎人人都能用,务必让所有人都知道!
捆绑要诀:用腰带、裹脚布、撕成条的床单被面,拧成绳,捆得越紧越好!
第三,警告:莫挤大船,容易翻沉也容易被鬼子发现!莫信谣言,靠自己最稳当!
第四,传播方式也要讲究思路方法:
茶馆酒肆的‘闲聊’:让弟兄们扮作从江北逃难来的,或者听江北人说的,用拉家常的方式把这些法子‘聊’出去。比如:‘诶,你听说了没?上次芜湖陷落,好多聪明人就是靠个脚盆、裹着塞葫芦的棉袄游过来的……’
编‘歌谣’:找机灵的弟兄,编几句顺口溜教给市井里的孩子,比如‘门板漂,木桶浮,棉袄裹紧江上凫’!让孩子去传唱,又快又不容易被盯上。
帮会与船工的秘密口信:动用我们的所有关系,找那些可靠的船工、码头工人、青帮成员,口口相传更具体的制作和捆绑方法。他们的话,老百姓更信!
都记清楚了吗?这不是动摇军心,这是在撒播火种!万一......只要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张红土听得两眼放光,重重点头:“记清楚了,旅长!这比光吓唬人管用一万倍!有了这些实在法子,老百姓才知道该怎么逃!您放心,我和弟兄们就算磨破嘴皮子,走遍全城,也一定把这些‘救命的口信’散出去!”
“去吧!务必小心!安全第一!”王林再次叮嘱。
张红土敬了个礼,转身快步消失在雨幕中。
接下来的几天,牛首山阵地紧张备战的同时,两股暗流悄然涌动。
明面上的电波,将王林那封“逆耳忠言”的建议发往四方。果不其然,在南京卫戍司令部内,这封电报引起了轩然大波。唐生智看到电文后,勃然大怒,直接将电文拍在桌上:“荒谬!无耻!大战在即,不思如何奋勇杀敌,竟敢妄议疏散民众,乱我军心!这个王林,不过是侥幸立了点战功,就敢如此大放厥词!我看他是被日本人吓破了胆,有怯战之风!”他身边的一些幕僚也纷纷附和,认为独立旅此举实属不当。
电报辗转到了武汉,蒋介石看到后,脸色阴沉。他对王林和独立旅本就心情复杂,此刻更是不悦。他对陈布雷等人道:“王林此人,勇则勇矣,却不懂政治。疏散民众?谈何容易!如此大规模撤离,必致人心惶惶,秩序大乱,未战先溃!况且,国际社会都在看着,我首都岂能不战而撤民?至于日军是否会波及平民……嗯,想来他们总要顾及国际舆论和占领后的治理吧。”最终,蒋介石只轻描淡写地批示:“该旅长用心或可谅,然所言不合时宜。电令该旅,谨守防区,勿再妄议全局决策。”一番“诫勉”之后,便将此事搁置一边。
很快,一封来自军政部的申斥电报到了独立旅旅部,措辞严厉地批评其“动摇军心”、“见解偏颇”,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