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引入更有执行力的合作方,还是会有其他考虑?”
陈秉文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白。
华润再不行动,地可能就不是你华润一家说了算了,港府随时可能插手。
这比直接点明某个商业对手更具威慑力,也更符合华润作为中资企业的敏感身份。
张建华的脸色更加凝重。
显然,陈秉文点出了他最大的担忧之一。
不过,既然说开了,陈秉文也没准备停下来,而是继续加码,“现在全港的华资、英资,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市镇开发,特别是这种规模的项目,是未来十年的重要战场。
华润慢一步,其他有实力的财团就会抢先一步,占据有利位置。
到时候,不仅天水围本身可能横生枝节,华润在整个港岛地产界的声誉和话语权也会受到影响。”
说完,他坐回座位,不再多言。
该点的都已经点了,再说就过犹不及了。
剩下的,需要华润内部自己去消化、去决策。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张建华眉头微蹙,显然在快速权衡。
终于,他抬起头,环视一圈在座的华润管理层,然后看向陈秉文,眼神里多了几分决断:“陈生,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尤其是关于港府态度和时间窗口的判断。
我们不能再等了。”
他对其中一个副总说道:“老王,散会后立刻组织一个专项小组,就按照陈生刚才提的思路,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一周内拿出一个详细的、可执行的天水围推进方案给我!”
“是,张总!”那位王姓副总立刻应下。
张建华又看向陈秉文,诚恳的感谢道:“陈生,感谢你的真知灼见。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携手,把天水围这个项目做好,做成标杆。”
“一定。”
陈秉文知道,初步的目标已经达到。
华润这架庞大的机器,终于要被推动着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加速运转了。
而一旦天水围这个“超级工程”全速启动,作为重要股东之一的长实,必然要被卷入其中,消耗大量的资金、人脉和管理精力。
会议结束后,张建华再次与陈秉文用力握手,亲自送他离开。
“陈生,今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建华握着陈秉文的手,用力晃了晃,“以后还要多向你请教。”
“张总言重了,互相学习。”陈秉文谦逊地回应。
李国伟陪着陈秉文下楼。
走到一楼大厅,李国伟看看左右无人,压低声音对陈秉文说:“陈生,张总这次是下决心了。
不瞒你说,集团内部对天水围项目分歧很大,反对声音不少,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