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选址的博弈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项;

    不说一些高端产业,就是普通的低端产业,规模大的,哪怕没什么技术,也是需要很多数量的管理人才、质量人才的,没有这些人,那大的外资企业根本就不会考虑;

    而特区作为国内经济改革的试点城市,如果只能吸引一些小企业,那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当地有个大学,那对全国也都是有间接的帮助的。”

    站在现在的角度,一个顶级大学放在超大城市自然更划算,现在的深海离北上广差的可不是一个档次;

    秦局长笑道:“杨先生说的也有道理,其实在哪建,只要在我们国家内部,那都是一样的。”

    毕竟是教育部的人,他们固然有的时候会偏袒燕京或者其他大城市,但不能表现的太过,当投资者指名投资一个地方的时候,他们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毕竟,以杨文东的身份,一旦决定了,那没有足够的理由,是很难改变的。

    杨文东点头道:“那就好,希望中央这边,能够尽快将审批流程走完,一旦你们这边通过,深海那边会立刻准备征地动工,我的目标是一年半内,就将硬件全部建起来;

    等到了82年9月的时候,我希望第一批学员能够入学,这样的话,最快84\/85年就可以毕业了。”

    按照他的计划,自己的很多产业会在85年前后大规模迁移到内地,深海就是其中的主要投资地之一,这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本土人才来培养;

    早期的大学,倒也不必强求非要4年毕业,这个时代的电子产业,还比不了后世的复杂,学的快的话,两年也足够了,即使不够,后续也可以在工作中再学习,或者半实习半学习。

    这一点在内地很常见,因为内地也非常缺人才,很多人没毕业就被安排去工作了,工作的时间也算学习,4年毕业也可以这样操作。

    总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工作,只要工作岗位那边没意见,那怎么折腾都行。

    “一年半时间,这么快?能来得及吗?”秦局长大为惊讶,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杨文东道:“当然可以,大学的面积只是大,只要资金到位,那地基完成之后,所有建筑是可以同步开工的,我们也不需要建什么高楼,可能就是图书馆等少数建筑,需要花费一点功夫。”

    只要甲方钱到位,那限制乙方速度的,也就一些物理因素了;

    这个时代本身也不追求高建筑,大学城内部也不需要,基本上都在十层以内,对于未来追求深海速度的建筑团队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且涉及到外汇,那动力就更足了。

    即使部分建不好,影响也不大;

    秦局长点点头道:“好,我明白了,如果这样的话,是真的可以实现的。”

    “硬件方面,交给我与深海市就行了,中央这边只需要尽快审批即可。”杨文东顿了顿,道:“另外,师资力量方面,也需要中央这边尽快准备,这个数量还是不少的,学校那边也会成立一个团队进行考核,这个时间,我反而觉得可能还不如建筑速度快。”

    一个学校怎么样,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也就是师资力量,毕竟,有钱就能砸出好的学校建筑,但人不行,特别是在内地,顶级人才,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都需要。

    秦局长皱眉道:“这一点,的确不容易,按照您学校的规模,那可是需要从全国的顶级大学抽人的,一方面,这些教授都在本地待习惯了,另外一方面学校也不会随便放人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hui19580dazaoshijihaomen/read/97/96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