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未来自己大投资国内,国内工厂也一样需要人才,这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大型工厂的管理也是很复杂的,需要足够的人才才能保证质量不出问题,甚至以后一些技术研发,他也想放在国内。
杨文东与林局长单独再次回到了会议室,杨文东问道:“林局长,现在就你我二人了,不妨说说。”
林局长笑道:“杨生,我说的方法,可能有些冒昧,如果您不同意,就当做我没说过。”
“先说来听听。”杨文东道,他也猜到这方法肯定有点不妥,不然他也不至于单独与自己聊了。
林局长道:“杨生,其实我们的争议不过在于毕业生的安排,如果只看一个学校,那的确双方都在争,特别是您提出的拥有西方教育模式的学校,这几乎等同于海外留学了,这些毕业出来的人才,必然会被重视,国家层面也是一样;
所以我的想法是,只要这样的学生更多了,那问题不就解决了?”
“你的意思是让我扩大学校规模?还是说建两个学校?”杨文东反问道。
林局长摇头道:“并不是,我的意思是,全国的很多大学,其实什么都不缺,就是缺西方的先进设备;
而您要捐赠的学校,西方先进设备不缺,却缺学生与老师,如果能够中和一下,那岂不是更好。”
“那你是想让我赞助其他学校?”杨文东顿时明白了过来;
林局长解释道:“也不完全是,您的这个学校,其实规模不必很大,可以小一点,而多出来的外汇,可以给清华、北大等大学购置设备;
这样的话,其实效率才是最高的,因为即使您的学校建成了,在学员能力方面也是比不过清北的,如果从培养足够优质学生的角度,其实给多个高级院校,每一家一部分外汇,其实是最合适的。”
杨文东则道:“按照你的这个观念,那岂不是我不捐这个学校,直接将资金捐给全国几十个院校,对于国内高等教育行业的帮助,其实是更大的,对吧?”
“我就是这么想的,毕竟清北以及其他院校,师资力量、学生、环境都非常优质,只缺西方设备。”林局长坦然说道:“其实当初我对上方的建议是让上方说服您不要建这个学校,而是按照我的想法来,只是上面没有同意。”
“或许你说的是对的,但无论是我还是内地,都需要这样的一个项目。”杨文东摇摇头道;
这林局长说的也可能是正确的,单从效率上来说,现在就拨款给清北等大学购置设备,那明年说不定就可以出成果了,而自己的学校光建好就要几年;
只是,他不清楚人性,或者说,知道,也想试图改变。
提出这个要求,只能说他胆子大了,或者说,是真心想帮助内地教育行业发展。
林局长点头道:“是啊,所以这就是我的建议。”
“这也改变不了我的问题啊?”杨文东又问道;
林局长道:“当然可以,我的想法是,您适当捐赠部分设备给其他顶级大学,那各个大学也可以给一些毕业生名额给您公司,每一家数量不会很多,不影响大学本身,而数量多了,就能够满足您的需求了。”
杨文东笑道:“你这想法倒是可以,但让我花费那么多资金,就为了部分学生,也是不划算的,有这个资金,我完全可以招聘海外的人才,不是吗?”
“这就要看双方协谈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