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与霍营东的海外合作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够成功,一是因为几十年的逐步经营,都是趁着对方经营危机的时候入股或者收购,二是因为上市融资引入了很多国家的资本,三是因为那个时候码头较多了,很多国家对其中也不是那么重视了;额外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交换等等。

    霍营东道:“对,不过也并非没有机会,文莱这个国家,杨生应该知道吧?”

    “知道,东南亚小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东南亚国家很多,有一些在前世他也没在意,哪怕是经过互联网时代,能够不查资料,直接说出全部东南亚国家的内地人,估计也是万中无一。

    不过到了香港后,东南亚也是长兴实业的主要出货区域之一,因此在财报之中,也对东南亚所有国家进行了描述,他也自然就知晓了很多,文莱正是其中之一,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人口还没有香港多。

    霍英东说道:“文莱那边,也准备建一个中型港口,他们国家小,没这个能力自己建造,所以我准备去试试,杨生有没有兴趣?”

    “货柜码头吗?”杨文东问道。

    霍营东道:“对,文莱之前只有一些运货的小型码头,所以准备直接建可以承接货柜的码头,但考虑到还有很多地方是采用传统货轮的,所以也会考虑两种船只的通用性。

    不过文莱也只是一个小国家,所以主要还是货柜码头,因为这是趋势。”

    “这种小国家建货柜码头,倒是比其他国家方便多了,没有内部阻力。”杨文东笑说道。

    货柜码头虽然投资高,但对于需要的城市或者国家来说,单是未来的收益,就足以让很多银行愿意支持了。

    核心的问题还是“百万劳工、尾大不掉”,而之前没有大型传统码头的地区就可以很方便的行动起来,欧洲的挪威,就是趁着英国疲于处理传统码头的时候,建起了大型货柜码头,然后伦敦的贸易也废了。

    霍营东道:“对,科技革命,传统派就是阻力,当年英国汽车工业很发达,但就是为了照顾几十万马夫,出政策限制汽车发展,结果就被德国赶上了,到了今天,英国的汽车工业也只能说还行,比起德国美国差远了。”

    “是啊,改革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杨文东也同意说道。

    这个时代德国汽车工业就已经很强了,很多前世的人知道80年代日本车在美国市场吊打美国本土品牌,但实际上五六十年代,德国汽车也差点掀翻了美国市场的桌子,特别是大众,仅次于美国三巨头。

    后来石油危机爆发,日本汽车先是第一个干掉了美国的德系,然后才吞噬美国本土品牌。

    随后,他又问道:“霍生,你能拿到这个码头的经营权?”

    霍营东摇头说道:“拿不到,这是文莱官方政府的投资,我也只是尝试要拿到项目建这个码头。

    不过虽然拿不到经营权,但能够全程参与建设,对我的建筑公司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与机遇,对于杨生来说,有了这次经验,那或许对以后的码头运营,也会有帮助。”

    “你说的有道理,那行,我参与了。”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股份比例怎么说?”

    参与项目建设,这种利润一般不会很高,除非是非常特殊的建筑,这也是常态,毕竟建筑公司只要能够及时收款,那几乎是没什么风险的,又怎么可能有高利润?

    前世很多香港建筑商到处抱怨说自己辛苦一辈子还比不上别人炒房一两年,但炒房这种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你自己不肯冒险,看到别人成功之后又有啥资格抱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hui19580dazaoshijihaomen/read/97/96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