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不过,他的发迹之路并不体面:
先是依靠情人阿春的资金资助,之后依靠前妻郭燕的二婚丈夫大卫。
为了“成功”,王启明不择手段,背信弃义,甚至不惜牺牲朋友和亲人的情感、人格尊严。
即便如此,由于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衰退,王启明的不动产投资损失惨重,为了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在大西洋赌城孤注一掷,然而,好运尽逝,最终王启明输掉了自己一切。
另一边,大卫和郭燕度蜜月归来,发现自己原先的客户已经成了王启明的,因此愤而把郭燕赶出了家门。
面对大卫的埋怨和不理解,郭燕选择了隐忍、离开了大卫,在美国一所大学里做清洁工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至于王启明的女儿,正值青春期的宁宁,来到美国后,即使住上了父母挣来的大房子,但是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没有父母完整的爱,竟以一种极为颠覆的叛逆作为报复
——嫁给自己美国男朋友的父亲。
最后,冯晓刚写,王启明面对纽约伸出中指,表明他对纽约、对美国、对这个繁华的金钱世界的态度。
此时,他所拥有的几乎都被一掠而光:
他作为艺术家的尊严被生活现实掠走。
他挚爱的妻子被美国人掠走。
他心疼的女儿被西方文化掠走。
甚至他的好友大李在美国奋斗多年为求绿卡而不得,最后还不幸意外车祸死亡
结局非常残酷。
王启明的美国梦也彻底破灭了。
“故事结束在王启明给好朋友大李办的葬礼这里,这个写的很好,一语双关,又是大李的葬礼,又是‘美国梦’的葬礼。”江弦给冯晓刚说起剧本里可圈可点的地方。
“哎呀,都是您教的好。”冯晓刚赶紧一脸谄媚说。
“不过.”江弦顿了顿,“结局这里还能写的更好一点。”
“哎呦,请您指教。”
“你看啊”
江弦指着结尾,“最后这里,再写一个王启明的京城好友,来美国投奔身在纽约的王启明,然后接机的王启明,就像是当年刚来美国的他一样,像是姨妈似得,把好友送到他最早住过的破旧地下室,然后留下500美元后离去。
这个时候呢,我们就看到了熟悉的一幕,这个好友在地下室破口大骂王启明.”
“.妙!”
冯晓刚听着听着,眼睛噌的一下亮了起来。
“妙啊!您这点子真好!这又是一个轮回!也是另一个‘美国梦’尚未开始即告破灭的表征,哎呦,要么您拿奥斯卡呢,我怎么就拿不了呢?我就拿不了!瞧您这水准,和我们这些小编剧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我在楼底下,您在楼上,不是,我在土里,您在天上.”
“差不多得了啊。”
江弦把手里的稿子合上,“行了,拿回去改改,最好是在回国以前就改好,这样一回国就能建组,抓紧一些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