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溥仪三岁登基的时候,一位官员送了他一只蝈蝈,这只蝈蝈也成为了溥仪童年时的玩伴。
而影片最后的时候,溥仪买一张门票走进了故宫,佝偻着背爬上长长的台阶,回到了太和殿。
这时候他被一个小孩儿叫住,溥仪为了证明这儿是自己的家,就从当年他的龙椅下,摸出了那个装着蝈蝈的罐子,递给了那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孩儿。
小男孩打开这个罐子,一只如同溥仪一般老态龙钟的蝈蝈爬了出来。
看到这儿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惊呼起来,没想到一开始的蝈蝈居然会在这儿埋下伏笔。
冯晓刚也是抱着脑袋,头皮发麻。
这、这、这剧情太会设计了!
江弦他太会写了!
这蝈蝈一出,电影的质量都升华了!
感叹剧本写得好的同时,冯晓刚也庆幸这个剧本是江弦写的。
不然外国人拍中国的电影题材,拍的那么好,好到令中国的电影界汗颜。
那真是太尴尬一件事了。
毕竟在冯晓刚看来,以往外国人所拍的中国戏,像是日本拍的《西游记》《水浒传》.总是有点胡里胡涂,有点无稽,令中国人发笑。
而这部《末代皇帝》却一改常规,胜了一着,再没有什么令中国人觉得可笑的,至少在冯晓刚看来,毫无可笑之处。
要不是江弦这个中国人搞了剧本创作,给了中国的电影人几分安慰,那如今的中国电影界真要一阵脸疼。
自己家的题材,却不如洋人拍的好,这也太丢脸了!
电影末尾,导游领着一群游客来到太和殿里,镜头从人群推向龙椅。
“这里是太和殿。”
“是皇帝加冕的地方。”
“最后一个在这里登基的是清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他当时只有三岁,1967年在beijing去世。”
画面定格在鎏金色的龙椅上面,坂本龙一的音乐响起,演员名单滚动上来。
电影院里,观众们没有着急散场,而是静静坐在座位上,看着滚动的名单。
“真的很好。”有人小声说,“拍的真不错。”
“太传奇了,这部电影我还想再看第二遍,有好多东西值得重新品味。”
“天呐,我都想去中国看看这座宫殿了,太漂亮了,全美国都找不到这么古老的地方。”
“编剧写得好,摄影师拍的好,导演导的好.天呐,这个团队真是完美。”
“.”
冯晓刚耳边不时传来这样的称赞,一直到演员名单滚动结束,这才陆续有人起身离场。
见人走了个差不多,冯晓刚这才意犹未尽的起身返回餐馆,出电影院的时候,发现好多人都在售票那里排着队,是在买接下来几天《末代皇帝》的电影票。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