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我要这样宣告......”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p; 沈从文脑海中闪烁着一幕幕的过往,眼眶渐湿,手掌轻抚《中国》,眼见就连过往友人创办的这部刊物也终于夭折,心中情绪说不出的复杂。

    有句话说得好,人的一生中通常被认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死亡是生理上的,这是生物学上的定义,指的是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消逝,此时在社会上被认为是死亡。

    第二次死亡是社会关系上的,指的是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你在社会关系中消逝,这是一个正式的仪式,让亲人和朋友有机会最后告别,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第三次死亡是真正的死亡,是指当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去世后,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被彻底遗忘。这时,你真正地被世界所遗忘,被称为终极死亡。

    于沈从文来说,这部倾注着丁凌晚年全部心血的刊物“死亡”,何尝不是丁凌的又一次死亡呢?

    丁凌,这位名躁20世纪的中国著名女作家,这位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过无法取代贡献的女作家,将来还会有几人记得呢?

    连她办的刊物都容不下,更何况她的文章?

    沈从文越想越多,也越想越悲,眼神模糊间,已经老花的双眸隐约看到一行醒目文字。

    他调整眼镜,好不容易才看清楚这一行字,也是《中国》这部刊物的终刊词:

    “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江弦”

    沈从文感到身体一抖。

    “好!”

    “写的真好!”

    以“宣告无罪”的强音起始,却以“凋谢”的沉静收束,形成宣言与宿命、抗争与接受的复调。

    简练如诗的悲壮,正凝缩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抗争与尊严抉择。

    而且“凋谢”这个词用的很漂亮。

    “凋谢”并非是自然消亡,而是外部压力下的被迫落幕。

    这句终刊词以花朵凋零为喻,既流露无奈,亦保留体面。

    而且相较于“死亡”“摧毁”这些表述,“凋谢”蕴含自然诗学:

    它承认消亡的必然性,同时赋予其尊严感。

    另外,在基督思想中,“罪归基督,义归世人”的救赎逻辑,亦为“凋谢”注入牺牲与重生的双重可能。

    因此,“凋谢”是生命周期的完成,而非耻辱的溃败。

    这样一句终刊词,将一部杂志无奈且耻辱的终结,升华为对文化薪火相传的信念。

    沈从文的眸子又渐渐清澈了。

    这样一句终刊词,毫无疑问是对他刚才失落最大的慰藉。

    “要感谢江弦哟。”他对妻子张兆和说。

    “怎么了?”

    “他给《中国》写了一句好终刊词啊,冰之若是泉下有知,恐怕魂灵也会觉得安稳。”沈从文一脸欣慰的说。

    冰之正是丁凌的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