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联合拍摄,我和我们厂的韩三平一块儿导演了一部献给红军长征五十周年的电影,叫《不沉的地平线》,前段时间刚上映,不知道您看过没有。”
“.我最近看电影不多。”
见江弦一脸懵,米家山自己也知道什么情况,自嘲一笑,“我知道您是跟我客气,当时写这剧本,我觉得这故事挺主旋律的:已经成为将军的老红军重返草地,偶遇四个美院学生,在同年轻人回忆往事时,老红军想起了长征中曾经动摇过的自己,总之,用意识流的方式设置三条线,表现形式上很先锋,内容又很现代主义。
我们当时把片子送到苏俄,苏俄那边影协主席看完片子,站起来激动鼓足足半分多钟的掌,还当场邀请我们参加电影节,这一参加,直接拿了苏俄的新时期十年最佳处女作奖的提名”
米家山说起这段经历,满脸怀念,显然那段在苏俄的时光是他感到光荣的经历。
“后来.唉.”
讲着讲着,米家山脸上的激动不见了,转成一脸憋屈,低着头自个儿抽了几大口烟,青烟缭绕在脸上,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都灰头土脸。
“我替他说吧。”
谢晋轻咳一声,给江弦小声解释道:
“片子在国内送审的时候出了情况,本来是一位在拍摄前充分肯定过影片内容的电影局领导,突然找到家山,说‘情况变了’,说‘电影要大改’.”
“不光要改,改的还是我们想要着力表现的地方。”
米家山接过谢晋的话头,伸出手指惨兮兮的给江弦比划:
“您猜怎么地?最后一共删改24场戏!”
“24场戏啊!那要剪掉1300多尺的胶片!白白增加出14万成本!”
“就这么地,我们送审四次才获通过”
米家山这么一说,江弦大概猜到这部影片为什么会扑街了。
改到后面,全剧组哪还有一个不懵的,动那么多刀,再好的片子也改的面目全非了,这电影还能有啥看头?
“唉,改太多了。”
谢晋叹一口气,“家山这部电影原本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艺术影片,而且意识流形式的电影,本就应该严谨,这么一改,观众哪还能看得明白.”
“不怕您笑话。”
米家山说,“我这电影最后只卖了8个拷贝,是去年拷贝发行榜的倒数第一名,光是给厂里赔就赔了60多万,一直到今天,厂里都没让我再拍过片子”
看着米家山这会儿垂头丧气的模样,江弦忍不住生出一丝同情。
这对谁而言都是打击。
想想,作为新导演,精心打造制作的电影,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实现了非常大的创新,还一举在国外拿了大奖提名,得到国际认可。
第一次执导的电影,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换谁来谁不意气风发?
回到国内,肯定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宏图。
结果迎头就是这么一记重击。
太郁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