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他,还有夏衍、沙汀、盛成、周而复、唐弢、林默涵、骆宾基、冯沐、徐迟、林林、王濛等和各方面领导,加在一起竟然二百多号人。
京城重要的媒体也几乎都来了。
接待室里灯光闪烁,江弦、巴金被摄像师们紧紧地围住。
“让一下、让一下。”
有人嚷嚷着开了条道,一名身躯佝偻的老者在搀扶下朝着江弦走来。
江弦瞥见他,赶紧迎过去,恭敬握手。
“您来了!”
老者笑笑,身旁的人给他介绍:
“这位就是江弦同志。”
“大才子啊。”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眼,“出来以后看了你的很多作品,最近听说文学馆的事情,竟然不知道馆长就是你,见谅见谅。”
“您客气了。”
江弦讪笑一声。
与此同时,老者的出现也成了典礼的一个小高潮,记者们的摄像机对准他一阵拍摄。
因为这个老人叫胡凤。
自他出狱以后,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然而这一次,他竟然出现在文学馆的开馆典礼上,不可谓不令人震动。
“我带大家参观一下。”身着中山装的杨犁引领着一群人逛起了文学馆。
“大家注意门上的门把手。”杨犁提醒说。
众人朝着门上去看,发现所谓的“门把”是两个手掌形状的铸铜件。
“这个把手是江弦同志的创意,我们把茅盾、巴金两位同志的手形翻了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推着两位同志的手印门把进门,便是与文学巨匠的一次接触。”
众人啧啧称奇,纷纷朝着门把手看去,发现其上连手掌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个设计有意思。”
“不失为一份巧思。”
“江弦同志不光文章写得好,做设计也是天马行空。”
一群人啧啧赞叹。
但也有几人并未吭声。
他们都是作协的内部高层,近几天被读者们的辱骂信攻击的苦不堪言。
而这些信件的始作俑者便是江弦。
因为他的一篇《你别无选择》,害得作协挨起了骂。
看完门把手,又逛了书库、报刊库、档案库、手稿照片库、摄影室、复印室
“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我们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
江弦介绍说,“这里是鲁迅文库,这里是郭末若文库,这里是茅盾文库.”
他一一介绍一遍,从鲁郭茅巴老曹到光未然、刘白羽这些作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