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江弦的写作规划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而“圣人传道此处偏遗漏”和李星的观点亦是不谋而合。

    站在历史的角度,俯瞰这片大地。

    每当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游牧民族的马蹄便越过长城线,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

    这大约便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另外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

    路遥继续翻动这一期的《延河》,李星那一篇评论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贾平凹的评论:

    “.江弦兄的《最后一个匈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要在我的文化衫上写上“匈奴”这两个字,我走到哪里,我的祝贺就带到哪里。”

    文化衫都知道吧?

    就是一件圆领衫,在白色的衬衫上写几个潮流的文字。

    这玩意80年代迅速在中国流行开。

    当时写最多的,无非是一些流行口号,带上点反叛、调侃的态度。

    尤其在王硕出现以后,最流行、最多的就是他里的句子。

    像什么,“别理我,烦着呢。”

    “我是流氓我怕谁?”

    “跟着感觉走。”

    “我吃苹果你吃皮。”

    “挣钱真累。”

    “没钱真苦。”

    路遥想了想那个场景,贾平凹穿的文化衫上写一个大大的“匈奴”。

    这往大街上一走,不得让人给他逮起来?

    贾平凹后面,便是路遥的评论。

    路遥自然也对这篇给出了高度评价。

    在整篇评论的最后,他说:

    “江弦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在火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蒙蒙亮时,路遥被吵醒,站起来伸个懒腰,等到上午九点,听到火车上的广播响起。

    “旅客们,列车的行程是有限的,革命的里程是无限的。

    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旅客们,终点站京城车站就要到了,等列车进展停稳以后,按顺序下车。”

    他收拾好行李下车,京城又到了黄沙漫天的季节,路遥先是去了一趟朝阳166号《当代》那里,拜访了一趟主编秦兆阳。

    某种意义上,秦兆阳对他有知遇之恩,路遥还是非常感激这位的。

    在办公室里,和秦兆阳聊了一会,恰巧有俩作协的同志过来。

    “兆阳同志,刚在作协开完会,今年‘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人员定下来了。”

    秦兆阳给他俩倒一杯水,“定了?定了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