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茅盾文学奖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李陀这个人一向风趣大胆,这会儿忽然提出一个“寻根派”的东西,惹的其他作家全都十分愉悦的笑了起来。

    《十月》杂志副主编郑万隆打趣说:“李陀同志莫不是什么武侠看多了,别人是华山派、衡山派、嵩山派,到你这儿还要弄个寻根派了。”

    “哈哈哈哈。”

    李陀自己尴尬的笑笑,“诸位见笑了。”

    “你们真别说,我看李陀同志的提议就很有意思嘛。”

    王濛这个作家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气息,他这时候站了出来帮忙解释说,“我们既然都是‘寻根’口号的拥趸,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各位都是英雄好汉,搞个‘寻根派’出来,我看未尝不可。”

    王濛的地位摆在那里,他这么一说,几名原本便有些心动的年轻作家便都蠢蠢欲动。

    再者又说,只要作家们往“寻根”的方向耕耘,将来哪怕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寻根派”的作家,也会被自动归类于其中。

    就像卢新华和刘鑫武会被归入“伤痕派”,茹志鹃和高晓声会被归入“反思派”。

    蒋子龙这时候开口:“依我看,你们还是应该先问问‘寻根’这个创造者的意见。”

    “是啊,不知道江弦同志是怎么想的。”作家谌容这个时候也开了口。

    谌容就是梁左他妈,特喜欢抽烟,刚才开个会她抽了有八支烟。

    江弦正静静听着一帮作家们热议,经蒋子龙这么一说,所有作家的目光顿时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顷刻间成为所有人注目的焦点。

    王濛轻笑着问他,“江弦,对这个‘寻根派’你怎么想?”

    江弦顿了顿,反问一句:

    “就一定要分个派系、分个山头?”

    “.”

    他的话让王濛愣了一下。

    其他作家的目光也同时为之一顿。

    是啊。

    文学本就是包容的。

    就一定要分出个派系,将自己标榜为“寻根派”的作家?

    “寻根”原本是为了拓宽文学创作道路,若是将自己关进“寻根”的囚笼里,搞得自己束手束脚,那便是本末倒置了。

    “寻根或者文化寻根,只是我们讨论文学时的一个方面。”

    江弦紧接着说,“我为了写文章方便,暂时用了寻根文学这个词,但是决定文学的因素太多,究其一点,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写作就像给人看病,不光需要听诊器,还需要X光,还需要CT和MR,需要多种视角和多种方法,看到人的其他剖面和其他层次,多方位地了解社会与人生。

    所以说‘寻根’,在本质上是要作者去寻文化的根,但若是反过来,由文化来寻作者的根,那就贻笑大方了。”

    他这一番话说完,很多作家已经面有愧色。

    这段日子里,他们不断地讨论“寻根”,各自都有些自信,觉得已经摸透了、摸懂了“寻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