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券,这才有资格参加7月份真正的高考了,等于说想考大学的话,要参加两次高考。
1981年,“读书无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好几年,学生的知识掌握已经正常,基本没有二十五六岁还准备考大学的老三届学生了。
“朱虹这丫头天天刻苦学习,给她带一份红烧肉过去补补身体吧。”江弦提议。
虽然饭店的大师傅和服务员都着急下班,不过这一盘红烧肉做的还是色味俱佳。
朱虹打开铝制饭盒一看,酱汁色泽红亮、香气诱人,她夹一块儿塞进嘴里。
“谢谢姐夫!”
“谢谢姐!”
朱母在旁边儿看的皱眉,“朱虹,你就光顾着自己吃?”
朱虹领会她的意思,赶紧把餐盒往江弦和朱琳那边儿推推,“姐、姐夫,你们也吃。”
“我们都吃过了。”
江弦笑了笑,看向朱母,“妈,你也吃一点,这家红烧肉做的味道不错。”
“不用、不用。”
朱母一番推辞,仍是架不住江弦热情相邀,只好夹了两块儿放进嘴里。
“嗯,味道是不错。”
朱母满眼惊喜,笑眯眯的看向江弦,夸道:“江弦,你这孩子有心了。”
“没事儿,朱虹每天刻苦学习,营养也得跟上才是。”
朱虹学习还是挺优异的,听朱琳说,她这个妹妹可是立志要考燕大的。
江弦学习一般,也就不去好为人师,分享什么高考经验,只叮嘱了朱虹几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翌日,清早起来洗漱过后,江弦上隆福寺吃了个早饭,随后坐着公交车往木樨地的部长楼去。
轻车熟路上门,敲三下,万方很快打开。
“曹禺老师!”
曹禺坐在客厅,旁边儿坐着一名中年男人,瘦巴巴的,灰发戴眼镜,脸上满是褶皱,不过浑身上下整理的一丝不苟。
江弦一眼就认了出来他,此人曾在末代皇帝饰演过监狱长,这个形象也是相当经典。
“江弦先生来了,请坐。”曹禺彬彬有礼的招待他,而后转过头笑着给身边人介绍。
“这位是创作出《许三观卖血记》的江弦先生。”
说罢,又转过头给江弦介绍:“这位是英若诚先生。”
“你好。”江弦和他握了握手。
“听闻过江弦先生的作品。”英若诚笑着说。
“英若诚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京城人艺的演员。”曹禺先生介绍说。
英若诚就是英达的爹,不提他那个糟心儿子的话,这位绝对是够优秀的,高级知识分子,著名翻译家,精通四国语言,是京城人艺的老话剧演员。
要说起来,老英家祖上真是声名赫赫。
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