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渐渐暗下去了,王安忆仍捧着《草房子》,专注的读着,一口饭没吃、一滴水没喝。
8月出头,正是京城天气最热的时候,桌上的包子和豆浆都馊了。
她已经读到了江弦这篇稿子的最后一个章节“药寮”。
桑桑得了病,快要死去,他妹妹柳柳忽然变得乖巧。
“妈妈为什么总哭?”
桑桑说:“因为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就你一个人去吗?”
“就我一个人。”
“我和你一起去,你带我吗?”
“那个地方,只有我能去。”
“那你能把你的鸽子带去吗?”
“我带不走它们。”
“那你给细马哥哥了?”
“我和他已经说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吗?”
“不能。”
“长大了,也不能吗?”
“长大了,也不能。”
“那个地方好吗?”
“我不知道。”
“那个地方也有城吗?”
“可能有的。”
“城是什么样子?”
“城城也是一个地方,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房子,有一条一条的街,没有田野,只有房子和街.”
柳柳想像着城的样子,说:“我想看到城。”
王安忆眼眶已经不知是第几次模糊了,尤其是看到桑桑背着妹妹柳柳爬上了县城城墙,她眼泪瞬间汪在了眼睛里。
翻完最后一页,看完最后一行,王安忆心中想的只有一个词
——纯美。
她呆坐在没有开灯的房间,萦绕在的氛围里,久久走不出。
这哪里是一篇儿童文学?
一篇儿童文学,能让她这个成年人止不住的红了眼眶?
可说它不是儿童文学,它讲的又全都是小孩子的事情。
桑桑,秃鹤,纸月,杜小康,细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好的孩子。
王安忆自小就看过很多,作家们为了追求艺术性,总是要写一个惊绝的结局,给读者留下几分怅然与回想。
所以最后一个章节,看到桑桑得了病快要病死的时候,王安忆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直到看到江弦写了一个圆满的好结局,她才终于松下了那口气,甚至在心底对江弦这个作者一阵感恩戴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