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科举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李可叹了一口气,“我发现大明开国后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别的朝代开国,那都是文人随便挑,只有大明,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左右丞相,只有左,左右丞,只有右,这一左一右,永远都少一个。”

    朱元璋便道:“你那么多意见,那你倒是提个好方法。”

    李可便道:“臣提了,陛下你又不一定用,陛下你老觉得人家不忠心,不是好人,那有什么办法?”

    “有时候……实在是缺人,就算是用有道德缺陷的人,那也没有办法。”

    “何况,这世上之人,谁又能做到完美无缺?”

    “用他们擅长的地方,把他们都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行了。”

    “否则,人人都知道你对投降过来的人不看重,那人家再舔着脸留在朝堂上,还有什么意思?”

    朱元璋还在嘴硬,“朕今年已开科取士,相信不用多久,应该就不会缺人了。”

    李可又道:“这开科取士,是一个府按比例,必录取多少人,还是谁文章好,就录取谁?”

    朱元璋当然是回道:“那肯定是谁文章好,就录取谁。”但说完了以后,又反应过来,问道:“这难道有何不妥?”

    李可便道:“这肯定不妥啊,陛下你觉得,是苏州府的读书人多,还是西边凤翔府的读书人多,若是一次科举名额有一个人,让这两个府的人都去考,你觉得是苏州的读书人当上官的可能性大,还是凤翔府的读书人当上官员的可能性大。”

    “臣恐怕过个一百年,凤翔府都不一定能有一个人考上,陛下知道这是为何?”

    朱元璋:“为何?”

    “因为教育资源不一样啊,除非你科举考试出题的时候,问的是如今大明要经营西北,你们都有什么好的提议。”

    “那说不定没去过凤翔府的苏州读书人,可能就会答不上。”

    “反倒是让长居凤翔府的读书人可以轻易说出点道道。”

    “但臣觉得,陛下您出的题,肯定都不是这么问。”

    “不可能问到这么地具体。”

    “陛下若是不去注意到这一点,过个几十年后,朝堂上可能就全都是苏州人了。”

    “不过也不一定。”

    朱元璋:“此话何意?”

    李可便道:“因为苏州人都不愿意出仕,那如果把苏州人排除掉,这天底下,还有哪一个地方在元末混乱以来,最安定?那这些地方,说不定就会成为大明进士扎堆的地方,因为他们那里没有战乱,没有战乱,经济也好,百姓都富裕的话,就有更多时间和愿意让自家子弟去读书当官,其他人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他们说不定都不用种地,就每天光读书就行了。”

    “那凤翔府的人,还要天天面对蒙古人,又怎么可能考试考得过他们?”

    “还有一些教书的老师水平亦是如此,凤翔府的教书先生,你拿来跟苏州的教书先生比,估计这写出来的文章,都比苏州的水平要差出一大截。”

    朱元璋听完顿时有点恍然大悟,沉默了一会会后,这才抬眼看向李可道:“那照你这么说,朕的科举竟是在偏帮江南?”

    李可最后道:“是偏帮没有经过战乱,而且学风本就极为浓郁的地方,臣以为,为了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uyuanzhangdeguan0goudubudang/read/97/20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