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形神坐忘论,经脉移栽(4k)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但这样的精微操纵,仅仅限于体内,而不能显于体外。更不用说,操纵外界的天地精气,使得其进化如此精细的变化了。

    在赵青的感应中,逍遥子气息不显,不动声色地地控制着天地精气中较浑浊的部分,将其迅速地转化为凝实的细丝,以用来修补道袍。

    这样的手段,完全可以与当初彭余所使出的“罡气化兵”相比较,甚至犹有过之。

    旁人不知,或者单纯地将其认为是仙神之力,但赵青却明白这其中的原理,不由得心生赞叹,并生出了以相似方法强化剑气威力的灵感。

    “赵青道友,我所参悟的得道之法,是从‘形、气、神”三者着手,以‘御气’之法作为‘形神合同为一’的媒介,先‘天人交汇’,再逐渐斩断与天地间的联系,最终做到‘天人相离’。”

    在交手之前,逍遥子完全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借机突破,几近勘破“最后一着”,欣喜之下,主动介绍说明道:

    “所谓‘天人相离’,就是将自身周围的气场完全掌握,与外界的大天地分隔开来,形成一个与神气相融的领域。其中的精要,与‘还虚’相似,仍在于一个‘忘’字。”

    “忘己、忘形、忘界,忘界之后,方能‘相离’。”他神色庄重地点出其中的方法,并开口补充道:“而与‘忘’相关的理论,据我所知,当首推司马承桢祖师所着的《形神坐忘论》。”

    “司马承桢?”赵青心中暗暗回忆,想起了此人相关的事迹。

    司马承桢为陶弘景之后道教上清派第四代传人,是道门承前启后的宗师级人物,曾被唐睿宗、唐玄宗尊为帝师,带领道教进入了全盛时期,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一个难得的全才。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承桢还是李白的忘年交,算是他在道学与诗文上的半个老师。

    听逍遥子的说法,他虽然奇遇得到了“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传承,是来自于司马承桢传下的道脉。

    或许,逍遥派之所以重视各般杂艺,也是沿习于此。

    只听得逍遥子简述道:“‘坐忘’之旨:‘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

    “求道之阶,先资坐忘。坐忘者,为亡万境也。故先了诸妄,次定其心,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空然无基,触然不动,如此则与道冥,谓之泰定矣。”

    “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

    “形随道通,与神合一”,原来这就是对《庄子》中“神人”的准确描述吗?

    赵青心中忽生感悟,明白了经“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以循序渐进的七阶“坐忘”,而臻至“形神合一”“得道成仙”的大致道路。

    同时,听着逍遥子对《坐忘论》的讲述,她也作出判断,知晓自己目前正处于“真观”与“泰定”之间的境界,若能长久维持“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的“泰定”之境,便能破开通向“炼虚”的门槛。

    而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清朗的声音,续上了逍遥子的讲述:

    “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道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形,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

    赵青心念一动,逍遥子战力低于预计的原因,或许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的修行更加于偏向于防御、生存的方面。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utian0kaijuyuenvaqing/read/97/71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